工作能力并没那么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劣币驱逐良币

在工作中是否经常出现以下现象:

勤快又努力的员工得不到提拔,围着领导溜须拍马人总是晋升?

效率高任务完成又快又好的员工不会加薪,效率低摸鱼混日子的员工却从不降薪?

真抓实干推进变革的管理层屡次背锅,吃老本任人唯亲的管理层逍遥快活?

这一切的原因只有两个字,利益。

前者正直能干,后者世故圆滑。

人们往往希望:前者帮助他们把蛋糕做大,却无私地不去分食蛋糕(利益);后者维护他们的权威和优越感,且没有才能只能依附自己,成为指哪打哪的工具。

正直能干的人因为触及利益,所以被区分开来,划入边缘。世故圆滑的人因为维护权威,所以被包容起来,进入自己人的圈层。

这个过程中,评价的标准是利益而不是道义。

现行的两套评价体系,道义和利益有可能是相悖的。

在道义观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正直贤德的人对应的是尊重和名望。

在利益观下,正直贤德却不一定对应尊重名望 。这种对应关系需要被重新解构。

具体表现为,善不一定对应善报,符合利益关系的善才会有善报。同理可得其他表现。

简而言之,顺着利益的得到回报,逆着利益的遭到反噬。

这令人难以接受。因为已经跨越多数人的常识和教育。

看似不合理的现象,背后是认知不曾探索到的领域的规律在支配。这并不关乎智商或者情商的高低。只是认知暂时无法触及。

又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

经济学原理有个词叫“劣币驱逐良币”。

指的是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融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

打个比方,如果一家公司同时存在产出高的员工(良币)和产出低的员工(劣币),但是却支付同样的工资(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

那么产出高的员工要么不会消失在这家公司(融化),要么不再表现出高产出(收藏)要么被别的公司高薪招走了(输出),而原来公司全部都是产出低的员工(劣币)。

劣币驱逐良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物品的估值方估值一定的时候,物品的提供方会选择提供实值较低的物品(劣币),致使实值较高的物品(良币)越来越少。

当工资一定,任务完成越多越快的员工受到惩罚,表现为每份付出的实际收益减少,做的越多实际收益越少。

任务完成越少越慢的员工受到奖励,表现为每份付出的实际收益增加,做的越少实际收益越多。

长此以往,产出高的员工(良币)还会存在吗?估计不是累死就是饿死。

劣币驱逐良币就是一种逆淘汰,即劣胜优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奖懒罚勤。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公司制度是分不开的。有好制度的企业,不用神仙也可以经营好。有坏制度的企业,神仙来接经营也没有用。

好制度可以抑制阴暗面,同理可推。

曾经有看到一节视频课的名字《为什么诚实劳动的人逐渐沦为社会的失败者,投机者反而成了英雄》。

这个问题暂时有答案吗?但相比之下,我们要的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为什么,而是如何拾起人们的信心,有希望地去建设未来。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如需转载请申请授权并标注本文来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能力并没那么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劣币驱逐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