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0 反思时刻】为什么当初你们不逼我?| 有远见的父母,都该带点绝情吗?

今天朋友圈里一个做艺术培训的老师,发了一篇《为什么你们当初不逼我?: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的文章。

他在圈里大推特推,希望宝爸宝妈们都读一读。

文章中有一段说,孩子小会不懂事,会任性,但是家长不能不懂事。有些利于孩子一生的事情,该坚持还得坚持,该逼还得逼!这句话看完心里一片恶心,实在不敢苟同。

且不说究竟什么是“有利于孩子一生的事情”,作为父母,很多人自己还不清楚呢,凭什么去要求孩子?

只说“孩子小,会不懂事,会任性”这句话,孩子小就一定会任性、一定会不懂事吗?多少纯真的赤子之心让人感动、孩子的世界比成人的世界不知道单纯美好多少倍!简单地下此结论是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个体尊重,孩子在他眼里是累赘、是附属品,是工具。

最让人恶心的是该逼还得逼!这是利用家长的强势地位欺负孩子的一种做法!打着为孩子好的口号名正言顺的欺负孩子,其实发泄的是家长对未来焦虑的情绪。


引出这篇文章的,是在《向往的生活》中,一个叫吕思清的人拉了一曲小提琴,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尤其是王迅,他被感动的同时,还为自己感到遗憾。还有刘宪华说小时候不愿意拉琴,然后父母逼迫他学,后来参加了一个比赛就开始喜欢上了学琴,众人的唱和中说非常感谢父母。于是字幕上显示出: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就是这么一个事件,引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孩子学任何东西,都应该顺应儿童自身发展的规律。就比如孩子一岁左右才开始学走路,你不能逼迫3个月的婴儿非得开始学。

等到可以学一些感兴趣的东西时,也不应该是简单粗暴的逼迫,而是温和而坚定的支持。

父母足够自律才能帮助孩子学会自律,坚持说到底是因为内在力量的驱使才能坚持,所以父母的职责是激发孩子自己内在的力量,而不是苦大仇深的对孩子进行压迫。

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孩子自己的意愿才是关键。所以这篇文章过分夸大了父母暴力手段的作用,没有看到父母的坚持、父母的用心。

人生苦难重重,不要再增加父母故意制造的一种苦了吧!人生已经很艰难了,父母何苦又给孩子增加灾难?

大华能继续坚持,是因为父母带他参加了第一次比赛,他从中感受到了成就感,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开始喜欢了。真正让他有所成就的并不是父母的逼迫,而是他的这一份喜欢。

父母逼迫可能导致孩子在多次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乐趣,更大的可能导致孩子用尽心力对抗父母从而更加厌恶。

真正可能起作用的是孩子的多次尝试,而不是父母的逼迫。而让孩子再一次尝试,并不仅仅只有逼迫这一种方式。文中父母逼迫一定会成功,这种通过a一定能达成b的逻辑,是典型的逻辑滑坡,显然这是不成立的。

写“为什么没人逼我?”这样的标题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很多人成年后把自己没坚持的原因堂而皇之的推给父母。而很多父母也会觉得是自己心太软,太爱孩子了,所以才没有逼迫孩子。实际上却是父母的懒惰,父母没有为孩子的未来进行足够的准备,也没有想进其他的办法来吸引、激发孩子的兴趣。于是只剩下简单粗暴的逼迫一种方式可行。

尤其充满了对孩子的不尊重,孩子小,但是也有自己的判断。得到足够的爱和尊重,也不会随意任性,孩子是和大人一样是平等的主体。

大部分14岁以下的孩子犯错只是一种引起你关注的方式。他需要你的帮助。所以,不要把孩子放在我们的对立面,不用逼迫孩子,他也会拥有自我成长的力量。不做绝情的父母,孩子也会长成我们喜欢的样子!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30 反思时刻】为什么当初你们不逼我?| 有远见的父母,都该带点绝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