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5一洋晨读NO.112 《为什么》-如何完善“因果思维”?

一洋晨读NO.112 《为什么》-如何完善“因果思维”?

本书前半部分提到一个观点让人有新的启发,那就是,所有科学家都相信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不一定是因果关系。因为我之前一直相信“生命绝非偶然,凡事必有因果”,但是现在看这是有点固定性思维,其实很多时候只是相关性,真正的“因”会发生变化的。

本书后半部分不是探讨有没有因果,而是探讨如何完善“因果思维”?

就是要善于发现真正的“因”,抓住事物的本质。如果找不到所谓的“因”,那推出来的“果”就是错误的。那怎么不让表象迷惑我们呢?就是要多问“why”,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因”。通过这一连贯的“why”,找到“中间因素”。

比如每天听一洋晨读,一段时间后身体好了。

为什么听晨读身体就好了?

因为为了每天能感受现场能量,养成了早起的习惯。

为什么早起身体就好了?

因为坚持早起,就要早睡,早上听完晨读又能量满满,所以身体就越来越好了。


如古话所言:打破砂锅问到底。5why法的关键所在:鼓励解决问题的人要努力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顺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从百度找来5why方法论,进一步了解5WHY从三个层面来实施:

一、为什么会发生?从"制造"的角度。

二、为什么没有发现?从"检验"的角度。

三、为什么没有从系统上预防事故?从"体系"或"流程"的角度。

连续3次、5次或N次的询问,只有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都探寻出来,才能发现根本问题,并寻求解决。

有一次,大野耐一先生见到生产线上的机器总是停转,虽然修过多次但仍不见好转,便上前询问现场的工作人员。

(1-Why)问:“为什么机器停了?”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

(2-Why)问:“为什么超负荷呢?”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3-Why)问:“为什么润滑不够?”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4-Why)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5-Why)问:“为什么磨损了呢?”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润滑油里面混进了杂质)和真正的解决方案(在油泵轴上安装过滤器)。由现象推其本质,因此找到永久性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是5-Why。

不过5-Why分析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提问者不仅要问5个“为什么”,还需要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提出正确的问题。比如:针对第一个回答-超过了负荷,保险丝断了,如果问“为什么不选用更好的保险丝?”,那么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关于零部件的购买和使用问题了;针对第二个回答-轴承的润滑不够,如果问“为什么只是轴承部分润滑不够呢?”,那么这个问题又演变成了轴承部分的设计和维护问题了;又或者问“为什么要采用润滑油来润滑呢?”那么这个问题又变成了润滑方式的重新定义了。

《麦肯锡传奇》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企业倒闭最常见的原因不是因为对正确的问题提出了错误的答案,而是因为对错误的问题提出了正确的答案。我见过太多的企业一次次做出看似最佳但却是建立在错误假设之上的决策,结果一点一点地把自己逼进了死路……麦肯锡要帮助客户免遭倒闭的厄运,就必须要找准问题……”。可见找准问题点是避免改善和决策误入歧途的不二法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9-15一洋晨读NO.112 《为什么》-如何完善“因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