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的一道菜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说起做搏丸,我就顺口说了下流程。他们惊诧问我怎么懂的。


我说我其实没有自己实践过,但是我从小就看着别人怎么做长大的。


搏(音)丸,其实是煮熟的肉丸,原材料很简单,就是猪肉和面粉。但是把肉剁碎的那个动作,以前不是用刀剁,更没有碎肉机,就是用刀背捶,捶到肉碎而不失筋道。


而搏这个词在我们客家话就类似捶的意思,所以叫搏丸。也有梅州其他地区就叫“捶丸"的。平常我们自己说,就直接打“波丸”,这个字音更像我们的口音,反正大家都懂。但是字面上,其实应该是“搏"更接近,虽然这个字在新华字典里没有捶的意思。


小时候爸妈做生意,我总是睡醒自己就去街上找爸妈。找到了他们就会掏钱让我自己去买包子做早餐。我一边吃着,一边坐在旁边,就是看别人打搏丸,鱼丸。


是的,我老家做丸子,叫做打。


那时候卖鱼的旁边就是卖猪肉的,家镇上小时候卖鱼卖猪肉的摊都很大,现在的菜市场都未必有我们当年的大。


而在卖鱼卖猪肉边上的店面,基本就是饭店,而饭店里很重要的一道菜就是搏丸鱼丸汤。


这道菜其实真是非常简单。一早让卖猪肉的送瘦肉过来,然后切成片,用刀背看着捶肉(后来发明了碎肉机,就切小块直接放进去碎,但是不是碎成肉糊,是还有碎碎的肉粒的)。


待捶到肉成略糊状,就放粉,味精搅拌,加一些清水和成肉糊。炉里一般已经有一锅烧滚的水。


这时负责做的人就把肉糊放进一个脸盆,搬张凳子坐在炉边,旁边一只碗盛着水,放着一个调羹。


开始做了,左手拿起肉糊,用食指和大拇指按出一个丸子状,右手挥调羹一刮,顺手就放进了煮沸的锅里,如此几番,搏丸就做完了。


待锅里水再一次沸,就用一个大漏勺舀起丸子放到准备好的浅竹篮里,热气腾腾。店家会用一层白纱盖住,怕苍蝇灰尘点进来。


因为我经常在旁边看,我爸妈也经常在周边的饭店吃饭,所以这些店家都和我很熟,做完会顺手给我拿几个丸子,让我趁热吃。


刚出锅的搏丸,真的。吃过不悔。鲜甜肉香,但是捶打后韧性劲道,有点脆特别好吃。


毫不夸张说,当年那些菜市场的店的搏丸我都试吃过,我基本知道哪家好吃哪家不好吃。


判断好吃与否就是做肉丸的关键了。


丸子看似过程很简单。但是肉和粉,水的比例非常重要。


肉多了粉少,丸子就会紧巴巴的柴,就像吃煮过头的瘦肉;粉的比例多了,那就是吃粉团,特别难吃。


而当年的丸子还没有鸡精,是真的鲜。我到现在做菜也不爱放鸡精,就是我吃后来的搏丸,闻到那种味道,总觉得失真。


而我从小就很喜欢搏丸。似乎我们小孩子都只喜欢搏丸,鱼丸不太爱。主要是鱼丸的肉不够紧实,吃起来没有肉丸劲道,总是绵绵的。


我小时候喜欢吃搏丸的程度到了可以举例我爸溺爱的事。


我4岁时,大妹妹出生了。后来她大一点,每天早上等她醒来我就带着她去街上找做生意的爸爸。一般爸爸买完包子给我们吃,就会再买一斤搏丸让我们将带回家,让妈妈做成菜给我们吃。


而我们俩经常去一路回去,一路捡着袋子里的搏丸吃。一般吃到家里交给我妈时候,袋子里的搏丸基本少了半斤了。


我爸妈从来没有因为这事骂过我们,即便家里来了客人,因为太喜欢,也不懂,也总是路上吃完一半。


后来我爸干脆给我们一次买一斤半,两斤。这样回到家还能有一斤做菜。


足以见得,这肉丸是真好吃,我爸妈是真的疼小孩。


长大后不像以前那么逢回家必吃。

但是我还是偶尔会提出让我爸去给我买镇上好吃的肉丸回来。


一般也是我一边捡来吃,一边等吃饭。

因为肉丸一般在我们家是要煮一边在吃的。但是我就喜欢生吃。

和小时候一点没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喜欢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