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再见

最近几年去过几次北京,每次都是夜间乘坐航班来回,基本是踩着时间点登机、开会、返程,没去想十多年前的北京记忆。2018年6月5日,高铁G488,12:46武汉站准点出发,开往北京西站。这是第一次在去北京的一路上能欣赏车窗外美景,一路上思绪万千,内心充满感慨。

十五年前的5月份去北京工作,2006年9月离开,三年多时间武汉北京总往返次数共5次,基本每次都是夜间出发的卧铺,天亮到达,来回皆是如此,根本没有机会能在火车上看一看窗外。每次离开武汉都是只身一人拖着一个大行李箱背着一个大背包默默的赶到武昌火车站。每次从北京回来武汉,出站口总有一个人在那里微笑的等着我,她说她永远都不会送我出门只等我回家,她是相伴我至今的我的妻子。

现在想起来,当时在北京的工作与生活艰辛的让我现在难以想象,过了很多年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当时不管有多失落、落寞、艰苦,我却总能找到希望。

高铁经过黄陂、信阳,窗外青山郁郁葱葱,小河的水面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想起前几年离家去外地工作的动车上看着窗外时写的文字,取名《守望》:

“一条小路绵延村庄/田野轻雾缭绕/一弯小河蜿蜒山川/湖水是一面蓝天/没有鸟儿飞过的天空是如此空旷/没有流浪的小路是多么漫长/停滞/一缕升起的炊烟/是谁家起的炉火?”

有守望和牵挂,有爱,有家,一切便充满希望!

列车驶出湖北,经过中原腹地郑州,进入河北境内,窗外一片田野上只留下刚刚收割完麦子后留下的麦秸秆根部,田间地头有一排排白杨树,河床干涸,仿佛从夏天到了秋天。这让我想起在有一年春节北京回武汉,未能订到火车票,公司用一辆大巴送我们全公司同事回家,早上6点出发的时候开始飘起小雪,接下来在河北、河南大雪纷飞,高速公里两旁白茫茫一片,路面上结冰了,沿途发生各种车祸,一路上心惊胆战,大家看到了多起血肉模糊的画面,全车人都说:慢一点不要紧,只要能安全回家。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当大巴在京珠高速上大家看到道路标识“武汉”全车人欢呼起来。

G488武汉至北京全程4小时20分,17:06准时到达。

走出高铁的刹那,一阵热浪袭来,让人感觉是从北京到了武汉,看一看天气预报,北京当日气温居然高达38摄氏度,而武汉温度却只有28摄氏度。通向北京西站出口的通道似乎没有当年那么的狭长,背着小背包随着人流走出出口,在站前广场上回头看一眼“北京西站”,那湛蓝的天空下,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外立面轮廓是离开北京时最后的一幕记忆。同行的的俩90后小鲜肉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发了个朋友圈:“北京,我来了!”我想起那时候我用的手机是夏新A8,哪里还能拍照。那时没有微信,没有微博,那时我们是在网吧里用QQ和博客。

打车12公里路程去酒店,车行经过长安街,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国贸……用时两个多小时。那年我离开北京的前一天一大早来看了一次庄严的升旗仪式,不想留下遗憾,但遗憾的是长城与故宫至今没有去过,当时就想去长城和故宫一定要和老婆一起去,可等到离开的那一天还是没能成行,现在决定暑假一定要要带上孩子三人一起去。

晚餐时间。我首先想到德胜门楼附近鼓楼大街的北京美食:豆汁、烤鸭、炒肝……高德地图,显示距离酒店7公里,于是决定地铁前往,1、2、8号线中转三次。1、2号线是北京最早的地铁线,那时候轨道没有封闭,大量的人流就在轨道黄线外来回踱步,站台有一阵风过来的时候,下一列列车就到了。当时心情郁闷的时候就会坐上2号环线不下车,带上一本小说看到末班车再在积水潭站下车回到所在的工地。那个工地在德胜门门楼西北角运河东,那里留下了我两年多的青春记忆。

晚餐后,步行朝德胜门方向走去,城门楼下多了立交桥、道路拓宽了,路这边的那个派出所仍然在那里,当时组织工地人员与周边居民打架被派出所谈话多次的情形历历在目。穿过立交桥,人行横道还是当年从临时租住的宿舍到工地的那条人行横道,工地临时围墙已是图纸我很熟悉的正式围墙,中国工程院办综合楼就在此处。此时已是夜间23点,大门紧闭,办公楼没有灯光,透过外墙格栅隐约见到北立面、北大门与雨棚,也是那么的熟悉。到西面,当时一片居民房未能拆除,每天闹事的就是这里的村民,如今已经是一条宽阔的街道。我试图拍一张照片,只能在微弱的路灯下拍下了西面大门牌:“冰窖口胡同”。这时有人问路:“安贞医院在哪?”我随口回答:“往前一点对面就是。”仿佛我已是北京人。

夜色中,的士在这个城市穿行,载我们回酒店,途中我内心的感受无法言说。

第二天,一整天会议。

为了接下来能继续投入工作,我们乘坐当日夜间10点多的航班回到武汉,凌晨才到达武汉天河机场。

走出机场,一阵凉风吹来,却让我感觉是从武汉来到了北京,脚步格外轻盈,我们快步经过安静的机场大厅,打车回家,车在机场高速向家的方向飞奔,我禁不住说了声:我爱武汉!北京,再见!

2018年6月7日武汉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