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心理

受害者心理就是自己编织悲情故事,自己就是那个苦大仇深的受害者杨白劳,而别人就是加害自己的黄世仁。而事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我们只是越编,自己就越入戏,自己都被自己编的剧情所感动了l。

为什么这么多人有受害者心理?因为我们不懂得为自己负责。自己的情绪自己负责,自己的决定自己负责,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幸福与否寄托在他人身上。只有你对我好,我才能好。你要是对我不好,我就过不好。所以当别人批评自己,说着就不好时,我们就总想着辩解争辩,其言外之意就是:我并不是你想的那么不好!能够为自己负责的人是这样的:我承认我做的不好,我确实做的不好,所以我允许你那么说我。如果我确信我做的是对的,那我会坚持我想法和做法,而不受你评判的影响。

实际上真的很多情节都是自己想像出来的,这一点等情绪过后自己就会明白。可是当突然被激起情绪的时候,感觉下意识地就想解释,为自己开脱。

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处怕被别人发现的弱点或者脆弱点吧。我们把它们深深的藏起来,生怕被人发现。一旦有人将我们的弱点讲出来,我们就特别崩溃,受不了。这时我们修炼的目标是:自己把内心深处的伤疤 暴露出来,不要等别人去暴露,更不要掩饰。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内心力量真的会大大增强。比如前一段时间我听广播,主持人讨论作弊的话题,她首先讲了她学生时代作弊的一件事,讲述的过程特别的平和自然,就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一样。而且讲的过程很幽默。在听众听来,我们会因为主持人讲了自己不光彩的一面而小看她吗?不不仅不会小看它,相反会对她肃然起敬来。人家都自我解嘲了,那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人家。

所以,扒开自己的伤疤,是需要勇气的。一旦我们这样做了,别人也就不会怎么说我们了。我在处理我的工作问题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

对介意别人说自己不好,这是每个人深层次的恐惧。那这个时候怎么做到为自己负责呢?如果的确是自己做的不好,那就不要怪别人说自己:是,我承认我做的不好。我允许你那么说我。但是我这次做的不好不代表我整个人都不好,也不代表我永远都做不好。接下来我如何从这次失败的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以后做得更好?如果做不到,那我就接受我能力有限的事实。

对介意别人说自己不好,这是每个人深层次的恐惧。那这个时候怎么做到为自己负责呢?如果的确是自己做的不好,那就不要怪别人说自己:是,我承认我做的不好。我允许你那么说我。但是我这次做的不好不代表我整个人都不好,也不代表我永远都做不好。接下来我如何从这次失败的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以后做得更好?如果做不到,那我就接受我能力有限的事实。

在处理我工作的问题时,大家知道我花了多长的时间才感觉能够做到坦然暴露自己弱点的?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啊!真的是很难很难,但我最终还是做到了。

如果掩饰矛盾,家人的内心不是平和而愉悦的,那就是假和谐,不是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和谐是,我们虽然可以有不同意见,可以有冲突,有矛盾,但是我们能够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让每个人的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

我以前在讲界限的时候,就讲过一个我的例子。其实界限也就是分清楚每个人的责任。你放弃了自己的责任而去迎合别人,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使问题累积起来了。到下一次,相似的问题还会发生。我讲的那个例子是,我们一家出去游玩,我是见厕所就要上,我老公就很烦我:你怎么这么烦!我们还得赶路呢!巴拉巴拉……我要是为了“假和谐”,就是为了不让老公吵我,我就会压抑自己真实的需求,憋着尿不去上厕所。然而真的和谐了吗?不,这只是爆发之前短暂的宁静而已。想想看,由于憋尿身体很不舒服,肯定玩不尽兴吧!情绪肯定不耐烦吧!你的情绪肯定会传导给老公吧!老公肯定会因你的情绪而发火吧!那你俩肯定会大吵起来互相指责吧!“都怪你!你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你从来就不知道体谅我!上个厕所都不让!”“你每次出来玩都要不高兴,谁惹你了?跟你在一起太扫兴了!”两败俱伤。甚至由于你长期憋尿而引发了尿道炎,你必然会将责任全部推给老公:都是你不让我上厕所导致的!你就是不想让我好好活吧!……问题是:你老公不让你上厕所,你为什么就不去了呢?是你最终选择不去上的吧?是你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吧?然后你又把责任全推给老公,那你不就成了加害方了吗?所以,受害者往往也是加害者。那我是怎么做到与老公剥离(划清界限)的?首先,他嫌我上厕所烦,那是他真实的感受。他烦是他的事,不是我导致的,跟我无关。所以我允许他烦。——厘清老公的责任。第二,我问自己:我上厕所是我当下的需要吗?我的身体告诉我:是。那我要不要听从自己身体的声音照顾好它!要!好,那就行动起来,坚决地去上厕所,而不受老公情绪的影响。——厘清自己的责任。第三,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怎么办?与老公提前沟通好。于是我坦诚地跟老公讲:你知道我这人就是比你爱上厕所。我要是不上厕所我心里就很烦。你愿意看到我烦吗?所以我希望你允许我去上。从此以后,我老公再也不叨叨我频繁上厕所了,而且见到厕所还提醒我要不要去上。——规则意识的运用。问题完美解决。

你可能感兴趣的:(受害者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