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本呆萌可爱的孩子突然间问你,“我们家有多少钱”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到错愕、难以回答?
01
然然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回到家,刚一进门就问妈妈:“我们家是不是很穷?”
然然妈很错愕,了解完情况之后,才知道当天班上的富二代同学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炫富了,还嘲笑然然穿衣老土。
然然妈明白,这是同学间的攀比心在作祟了。
然然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家里有多少多少的存款,而是给他举了个类比,“家里的存款够你吃20年汉堡了。”
然然开心得像脱了缰的野马,因为汉堡可以说是他的最爱了。
但冷静下来,又不禁发问:
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钱可以吃汉堡,你却每个月才给我买一次?为什么徐浩整天都穿新衣服,你看我的衣服都洗旧了!为什么徐浩家的房子那么大,车子还是宝马?为什么每天零花钱也那么少?
妈妈认真解释道,花钱要花在刀刃上。
每月只能吃一次汉堡,是因为家里做的食物更卫生健康,你看你就经常在外面吃坏肚子;
小孩子容易长个,今年买的衣服明年就不能穿了,没必要买那么多新的,干净整洁就行;
有的人喜欢大房子,有的人喜欢温馨一点的小房子,这都是个人喜爱和选择,没必要作对比;
妈妈控制你的零花钱不是因为家里没钱了,而是想养成你正确的金钱观念,节俭的习惯。
而且,爸爸目前正在做创业准备,需要很多资金,家里能节俭的地方就节俭一些。
02
当家长面临“家里有多少存款”这个问题的时候,真实告诉他存款的数字,还是告诉他“家里没钱”这个事实,答案似乎都不够好。
但然然妈的回答,既没有藏富,也没有哭穷。因为孩子对金钱没有准确的概念,然然妈用孩子最喜欢的汉堡做了类比,让孩子有着“我们家不穷”的意识,给予他一定的安全感。
其次,对他的攀比心理做出了疏导,同时建立他积极正面的金钱观念。
经过几次的引导,然然在金钱方面不再感到自卑和不公平。平时的零花钱也做出了合理的分配。
03
倾力研究儿童教育和金钱的课题的美国作家罗恩·利伯,在《反溺爱》中提出,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分类管理零花钱。
他建议孩子的零花钱可以分为三类,分别用于消费、储蓄和捐献。
消费的部分,是让孩子明白,钱可以满足当下的需求,但在欲望面前,钱总是有限的。
储蓄的部分,是让孩子学会为未来打算。储蓄,可以让钱增值,可以帮自己实现更大的目标。
捐献的部分,是让孩子懂得感恩和付出。
罗恩·利伯说,谈钱就是谈价值观。通过谈钱,让孩子支配钱,让孩子了解家庭的财务状况,和孩子谈论工作的意义,谈论付出的快乐,都是在给孩子塑造他的价值观。
所以说,当孩子问你家中存款,甚至更多金钱问题的时候,家长不要再避而不答了。
当孩子对金钱处于好奇的时候,也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