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失控的时候请停下来。

掌控力是一种很玄妙的体验,像歌词里说的一样:“被偏爱的,有恃无恐”。掌控力强的人就是被上帝眷顾的孩子,游刃有余,不慌不忙。这样很好。当然这个掌控力是对自己而言的,而不是妄图去侵略掌控他人。如果你没体验过我的人生我做主,那么从武老师把掌控力物化后的比喻,也能很容易的理解,开车时对方向路线是一种掌控,弹奏乐器时对节拍乐感是一种掌控,拍照时对光线角度是一种掌控。掌控力保证我们一直在轨道里,不会失速失事。

我个人认同这个观点,成长就是不断的提高自我掌控能力的过程。对时间分配、对工作安排、对技艺打磨,还有与人沟通,随着掌控里的提升,会引导事态不断向好,也会让周围的人事物稳步平衡。掌控力也是自我提升程度的一个标尺。像在发育成长的孩子,从呱呱坠地只能支配眼皮开合,到可以吮吸手指、然后可以翻身、爬行、站立到行走。他能探索世界的范围,几乎全部取决于他掌控自己的身体的能力。他每获得一个技能点就会积极实践、熟练,然后变成本能。

我们可以发现,当你去打破孩子的掌控力时他会不安、惊慌甚至愤怒。这是他本能的觉得,无法掌控的外来的都是“不好的、恶劣的”,他会排斥会反抗。这时候你利用身体力量的优势强迫他服从,就是在破坏他形成掌控力。这是我们做父母的经常会做的事情,运用负面的不积极的“权威力量”。孩子会从这些行为中吸取不好的印记,也许就成为他成年了以后的逆鳞,每次被碰触都会情绪崩溃,而这样的成年人真的很多。比如我自己,小时候父母经常在电视播放动画片的时候带我回家,所以我现在特别烦别人打乱我的规划,临时通知我计划变更的我都会炸毛。你想啊,一个孩子吃完饭,做好作业、收好东西就为了六点半开始的动画片,你强迫她放弃,这该是多么强的怨念,导致我现在还在与自己的这个沉疴作斗争。

所以保护孩子形成自我的掌控力,要区分他的“可接受行为”和“不可接受”行为。区分你要制止的是“我”接受不了的这个行为还是“行为本身是不可接受的行为”。因为我们的感受会导致我们评判标准发生变化的,比如有客人在的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宽容度会更加的低,平时OK的嬉闹音量就是噪音;平时不被关注的餐桌礼仪今天就是灾难现场。孩子刚觉得可以掌控了标准,因为你当下心情不对莫名被提高,更糟心的也许第二天你看见他小心翼翼,就觉得自己太苛刻,对娃的又开放了更大的折扣。就这样你成功的破坏了他的安全感。他完全被你的情绪主导,他要让自己安全,就要放弃对自我的掌控,直至脱离你的管辖范围。

所以,今天的题目起给父母。当你被情绪和他人的感受左右的时候,你的娃和你的人生都在失控。我一直认可并强调的一点,关注自我,少去对别人指手画脚。想去评判什么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影响到了你什么?你有合适的理由去纠正吗?如果没有就闭嘴。闭嘴就是避免失控的一个方法。你能管住嘴,就是最好的掌控力,只是很多人连自己的嘴都管不好就先想着主宰别人。你说能不吵架吗?孩子能不烦你吗?打着爱得名义,言语里冠冕堂皇,也无法掩饰执行自私强权的本意。控制力在己身,切记不过界。先让自己不失控,再让一切好起来。

真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先做掌控好自己的父母,然后再做帮助孩子搭建好安全区的助手,放手他慢慢的在里面搭建自己的空间,建立自己的规则,最后主宰自己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七天,失控的时候请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