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诗与远方,因为疲于彷徨

因为老家街坊去世,我在年后不久有了一次返乡之旅。席间尽是乡音,发小皆以鬓白。两杯下肚,想起小时候,说笑间,满满的都是回忆。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时期,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的年代,一个思想自由奔放、百花齐放的年代。

如果用词语来形容那个年代,那比较合适的就是:年轻,真诚,单纯。

那时的歌者

七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义,成为知识分子及普众心中的乌托邦。

七八十年代,犹如朱自清先生在三十年代写下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那时的生活是慢的,人们的要求是简单的,笑容是真实的,爱情是美好的。

那是一个许下诺言就会铭记一生并身体力行的年代,是我们永远都回不去的往昔。

记忆

七八十年代,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是不可复制的美好年代,在开放包容的大潮中,涌现了一大批作家、诗人和学者。

那是一个真正有文学的时代,文人有风骨,学者有思想,文化有气质。七八十年代的文学体现了海纳百川,不问来路,照单全收的风格,这无疑是长期封闭形成的文化饥渴强烈所致。

经典的文学大型刊物有《十月》、《收获》、《钟山》、《全国优秀中篇小说选》等,还有学生们爱看的文学杂志《散文》、《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中学生作文选》等。

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涌现了王蒙、张贤亮、路遥、刘心武、贾平凹、张承志、谌容、丛维熙、余华、苏童、方方、陆文夫、韩少功、冯骥才、阎连科、王安忆、张抗抗、史铁生、梁晓声、王朔、莫言、陈忠实、余秋雨等等一大批著名作家,既有反思过去,思索当下,还有展望未来,可谓朗朗星空,星斗灿烂,熠熠生辉,令人惊叹。

记否

七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有充满感性情怀和理性批判的诗歌年代。

在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之际,面对充满希望的明天,那些沉寂的诗人开始思考人生和憧憬理想。

诗人的梦都在七八十年代,关于理想,关于爱情,读诗的时候,身边还有妩媚羡慕的眼神。在物质化年代没有来袭之前,一壶烧酒就可以畅谈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海阔天空,几杯下肚,无所不谈,有若高山流水的默契和简单。

北岛的冷峻与反思《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舒婷的丰富细腻和清纯明净《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里。

汪国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激荡了我们许久。

日子

我们徜徉于简单里,小桥流水,枯树昏鸦,映衬了我们青葱岁月,一晃三十年,乡音不改,村落不再......知道再也回不去了,但这个温暖的所在,就是根,是一生无论走向哪里都不会遗失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怀念诗与远方,因为疲于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