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18(根据康熙皇帝听课讲义《日讲四书解义》整理)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18(根据康熙皇帝听课讲义《日讲四书解义》整理)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这二节是曾子的门人引用曾子平日的语言,来说明在“独之地”应当慎重的意思。(自己独知自己的内心是自欺的还是自慊的,称为独,非常谨慎的对待这个独就是慎独。自欺就是明知是善的而行之不力,明知是恶的却去之不力。自慊就是内心喜悦满足。)

曾子说:“凡是人在幽闭独处的环境里,以为无人能看得到,不会有人指责,于是便肆意妄为,无所顾忌,殊不知善行如果没有内心善的念头,在外就不会彰显;在外显露的恶行,在内心必有恶的念头,一念之动,不要说别人看不到我,其实很多人都在看着;不要说没有人指着我,其实有很多手在指着。盖善、恶虽然是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而见到的,而是否被人所指所视则是在念头发动开始的那一刻,这就是说,虽然是在幽闭独处之中,所做所为却是昭然若揭难以遮掩的,这样看来,不是非常令人畏惧吗?知道这个样子会令人畏惧,则如果没有慎独的功夫,大概也不容许自己原谅自己吧。再有,如果真正能做到慎独,那岂能没有验证码?曾经见过家庭富足的,其居住环境的室内华美,必然能够使整个房屋有光泽,人如果有德,则中正实实在在的会在内心,形于外必然会润泽其身。盖有德的人内心时常的是喜悦和满足的,没有任何愧疚,而且是广大宽广平和的,这种心境带给身体的则自然是安舒自得,人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颜面润泽、后背充盈。这些现象都是必然和德润身的功效是相符合的。人之所以有此德,也不外乎诚意而起的作用,倘若意一旦不真诚,则善念就不会存于内心,那又将何以润身呢?所以君子必须戒掉自欺求得自慊,而谨慎的对待独以诚其意。”

盖诚意的功夫乃是正心修身的关键,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枢纽。意一诚则心正、身修,而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由此而达到。意不诚则心不正、身不修,想要求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岂能得到呢?

总之,做圣人或是做狂人,都是自己此一念的作用,慎独之功,实在是一刻也不能忘记。

张居正讲:这是曾子的门人引用曾子平日的语言,以说明上文的意思。严,是可畏的意思。曾子说:“在那幽闭独处的地方所干的事,自己会说无人看见,无人指责,可以苟且的去做,殊不知天下之事,有痕迹必然会露出,内心没有的念头,也不会彰显于外;那行为是善的,虽然不必让别人知道,可是毕竟人们迟早都会晓得;那行为不善的,虽然要去遮盖,毕竟也会被人识破,一点也掩盖不了。在幽闭独处环境里的行为,不要说没人能看见,其实时刻有许多双眼睛在注视着,不要说没人指责,其实也时刻有许多手都在指着。幽闭独处之中的行为是无法掩盖的,知道了这些,岂不是非常令人畏惧吗?知道了它的可畏,则慎独的功夫,自然是不容许自己不重视了。“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这是说明慎其独的好处。润,是华美。广,是宽大。胖,是舒展的意思。人若富足,自然用度充裕,而华美其屋,人若有德,自然诚中形外,而华美其身。盖有德的人,他心里没有惭愧沮丧之情,自然的内心便会广大宽平,此心作用于身体,也自然的能从容舒展,身心内外之间,浑然是个有德的气象,所谓的德润身者盖如此。然而,此德是从诚意中来的,所以为学的君子,必慎独以诚其意,好善则如好好色,恶恶则如恶恶臭,必到那自慊去处(内心的喜悦满足境地) ,则就会德全而且有润身的功效。这一章是为学功夫最极紧要之处。盖使念头清明就会成为圣人,使念头昏暗就会成为狂人,天下有道得治还是混乱不堪,都在这一念上分开的,它也是此意念最初发动的开关,实在是不可不谨慎。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18(根据康熙皇帝听课讲义《日讲四书解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