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都说学习要把知识学活,不要死学。学习要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学习中很多人一直用这句话警醒自己,也使这些人一直徘徊在“死”与“活”之间。

活学活用,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更需要转化的过程。

知识的搬运工是蒙在鼓里的人。

曾经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书生,遇见一道半米多的沟,就认真思考该怎么过去,最后决定跳过去。怎么跳呢?刚想起身,立刻摇头,自言自语:“不行,得按书上的方法来。”于是从怀里掏出书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书生喜出望外。

他一字一句的念着跳的方法,认真读过几遍后,认为自己掌握要领了,就嘴中边说,边去跳,结果掉入沟中。

满身是泥的书生,迷惑不解。自己按照书中所讲的去做,怎么就掉入沟中了呢?

学习知识不是完全的接受文字,是将知识融入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不是照搬书本。

鲁迅说,读书虽要读,但不能死读;为了书丧失生命,这样值得吗?

读书多,不等于拥有智慧。

赫赫有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博览群书,人人称羡。

弘治十二年,唐伯虎进京赶考,试后,他参加宴会,估计是喝多了,又被人捧了两句,爱发狂言的老毛病又犯了,当时大家正在猜测睡能够夺得会元,意气风发之下说了一句话:

“诸位不要争了,我必是今科举会元!”

所有人都听了这句话,很多人没有在意,但更多的人却把它记在了心里。

成绩出来了,唐伯虎真的是科举会元。有心人抓住唐伯虎这个把柄,将他举报。刚刚美梦成真的唐伯虎就被抓进大牢,最终落得个终身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卓卓才华,葬送于得意忘形。曼妙人生路,葬送于一念之间。

知识渊博,整个人都换发光彩。学识丰富,多数人羡慕不已。

知识在实践中反复运用才能真正转化成智慧。

在一个村子里,有个渔夫有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每次外出打鱼总是他收获最多。而渔王最苦恼的是他的两个儿子,没有一个技术好的。他向别人诉苦,别人都表示遗憾。

一天,一位路过的老人听了他的诉苦后,问:“你一直手把手教他们吗?”

渔王说:“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在打鱼的时候,他们的方法都没有问题,从没有出过差错,但是打上来的鱼却总是不如别人多。”

老人想了想,说:“你只是认真传授他们技术,却没有给他们自己总结经验得失的机会。”

只有自己根据自己所学去尝试,去实践,才能有更深的体会,才能真正掌握对自己来说最有用的方法。

感悟

梁晓声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学习知识带动人思考,逐渐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内化于心,改变人的行为。

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总结,最终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学习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时间知识如此广袤,博大精深,不是学过就能拥有。

积累知识就像捡柴,当物尽其用后,剩下的也就寥寥无几了。

实践可以检验真理,也可以输出智慧。

实践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在不计其数的跌倒中,智慧产生了。

没有数次实践,就产生不出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有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