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我思:《学而篇》07贤贤易色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我思】:

感觉子夏强调的还是做人和做学问的轻重缓急,重贤、尽孝、尽忠、诚信的重要性高于学习。做到的人哪怕是个文盲也是在学习了。

01子夏其人

之前看过《论语》,只知道子夏是孔子徒弟,没想到也是个牛人,而且早就看到过他。

卜商(公元前507年—前400年),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列“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尊称卜子。

求学时,子夏以“文学”著称,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如其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句,孔子答以“绘事后素”,他立即得出“礼后乎”(即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的结论,孔子赞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但孔子认为子夏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诫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夏不像颜回、曾参一样严守孔子之道,特别是对于“克己复礼”,不怎么感冒,反而主张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颇有法家的味道,思想中有经世的倾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就是子夏的主张。

孔子去世后,子夏前往魏国教学育人,收取李悝(主持魏国变法,使魏国成为战国最早崛起的强国)、吴起(不多说,很熟悉)为弟子,此外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被魏文侯尊为师傅。

所以说,我应该在《史记》中遇到过子夏。

02关于学习教育

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素质教育的说法。但到我三十多岁了,素质教育好像也还是在路上。最近听到一个新闻,也不知道真假,说是中考拟增加音乐等科目,以实现素质教育。姑且不论公不公平,感觉懂音乐甚至会音乐就是“素质”?

真的的素质,子夏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我们了。“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只是这个很难量化,毕竟你不能用分数去衡量一个人的道德程度,存在着太多的主观性。

03关于“贤贤易色”

“贤贤易色”在我所读的《论语》版本中翻译成““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总感觉怪怪的。于是特意去网上查了一下,结果发现原来这句话解释还蛮多的。我就摘录部分

贤贤易色:

1.对妻子,看中品德,不看中姿色。

2.辨别君子,就观其言谈举止。

3.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

说实话我有点分不清楚,毕竟只是业余,不是专业的。摘录下来,知道有这么个事就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我思:《学而篇》07贤贤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