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求知

这周的主题是“求人”,求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认为他那里有你所需要但不具备的资源,这个资源可以是方法论、财力、权利等等。

“求人”丢人吗?是不是需要放下你的自尊心,是不是需要冒着被低看的风险和冷眼对待?在我看来,“求人”与“求知”没有本质的区别,“求知”的对象可以是书本记录、网络资源、口传相授,“求人”是“求知”范围内的一个特定区域。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在“求人”方面,最重要的,是求得方法论。

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有关方法论的内容,我们其实可以在书籍和网络上更方便地找到,“求人”的需求比起来则越来越小。一方面,各行业的大拿们会将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加以总结,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另一方面,“求人”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因为这是一个个体影响力扩大的时代,我们要求的人,很可能时间成本会逐渐升高。

所以,我主张,把“求人”变成“求知”。

对于普通人来说,你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对于一个较大的群体来说都不是第一次,所以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查询的方法,找到以前的较好的解决方案。为了找到这个方案。我们可能需要电话,、邮件、网站等相互配合,帮助我们收集全方位的信息。

1.什么情况下去“求知”?

我认为是任何时候,“世事洞明皆学问”,在生活中的每个点、每件事中找到新鲜点和知识的增长点。今天看了块广告牌,不太明白,可以查一下;参加了一个会议,遇到不认识的名词,可以记下来;我们把疑问记录下来,才有弄清楚的机会。

2. 以什么方式“求知”?

大家最常用的是互联网,在百度上搜索相关信息是我们的通用做法。这个方法有一些局限性,需要升级:

①学会在国内用google,因为它的信息可靠性,资料全面性都要好一些,这是从平台上实现一次跨越。

②习惯使用英文搜索,眼光不能只局限于百度搜索到的几条中文条目(事实上我周围的很多人就是仅仅把在百度中得到的搜索结论当成正确的结论)。习惯用英文搜索以后,眼界会宽一些。

3. 以什么样的成本去“求知”?

收起以前的“免费”观念,逐渐习惯于为高质量的信息和解决方案付费。通过付费能够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省掉了自己去漫天寻找免费解决方案的时间,而且收费项目大概率上是要比免费项目靠谱的。

说个今天的亲身经历,陪老婆去做检查,出现一项有异常的指标,医生的建议模棱两可,且对自己医院的设备还有一些不信任。在此情况下,我首先想到的是丁香医生,通过付费,医生给了我较为详细的答复,与此同时我们在百度上的搜索结果并不明确。

4. “求知”的结果?

最好是有文字性的总结材料,可以以“针对XX问题解决方案的总结”为题目进行定期梳理。在我的工作中,我体会到,及时的总结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它对于经验的传承与发散,对于提高技能和工作效率,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内工作如此,对外服务亦如此。

如果通过自己的看书,搜索仍然找不到线索和答案,那就毫不犹豫地向相关人员请教。请教时不要抱着一次性一定得到结论的心态,他人的建议有可能是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新的角度,保持求知欲和系统化的思维,便可逐渐将知识树建立起来。

以上,是我关于“求人、求知”的一点思考,欢迎拍砖。

你可能感兴趣的:(求人,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