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彗星来的那一夜》

文/门外的奶牛猫

1.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对于安全感的界定有一种病态的偏执——熟悉的一定比陌生的好,眼前的一定比未知的牢靠。


对别人永远是防范的,过得去的时候可以做到虚于委蛇,过不去的时候可以拳脚相向——这个世界只有自己是最可靠的。可是如果有一天,连这个“自己”也变成了你最大的敌人呢?


《彗星来的那一夜》作为2013年推出的,只有5万美金的小成本制作,在当年获得了好几个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的提名,在豆瓣评分8.4,实在是让奇幻电影的制作看到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


2.

故事情节也可以说非常简单。


一次普通的朋友聚会的时候,因为彗星划过,所以暂时停电了,而且手机也失去信号。本来无伤大雅,继续进行下去就好了。


这8个人都是结对来的,其中有不得志的舞蹈演员,籍籍无名的龙套,还有两对看上去非常和谐的夫妻。大家都是都市成年人,没有什么面子功夫是做不来的。


但是人性中的不确定性,总会在最不合时宜的时候跳出来捣乱。有两个男人发现某个邻居的屋子里有灯光,于是想去一探究竟——当然,有一半人是反对的,因为没有明显的益处啊。


魔鬼在细节里这句话有时候用的是本意。两个人回来了,脸上带着伤,但都支支吾吾的不肯说明白。后来很多细节对不上,才透露,那个亮着灯的房子里,是一屋子和他们一模一样的人。


大家还是很懵懂。突然有人灵光一闪,说道,我的车里有一本关于彗星的书,好像讲到了这个现象。大家拿到书翻阅后,发现在这个奇特的彗星到来的夜晚,他们被全体复制了。而且,不是一次,是八次。


现在,他们的选择无非就是待在现在的屋子里以求自保,或者走出去,面对其他复制体,进行侵袭——因为,这个“我”始终只能够存在一个。


3.

故事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它让你看到了可能性的一角,但是又不完全铺成开来。那露出的一角已经足够你想像。


从黑暗中带伤返回的两个男人就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复制体,从而本能性的和他们进行了搏斗;就算如同几个女孩子要求的,一直待在现在的房子里,也不能防止别的复制体过来打扰。因为每一个复制体都是自己的万千可能之一。


所以,有的当着女友的面和别的女孩调笑,有的醉后吐露实情,他一直和在座的那个有夫之妇有染,总之,人性有多少分叉就有多少可能,有多少可能就有多少混乱。


有的人还是比较理性,希望一切维持现状,毕竟明天天一亮,彗星过去后,就好了——他们作如是想。有人发明出来一套非常聪明的复制体识别方法,将每个人的照片编号,放进一个盒子,然后又随机放入一个物品,这样相当于是这个房子的口令,每个人,每个复制体都各归其位,维持现状,就是最好最安全的做法。


但是,一会儿,他们就沮丧的发现,即使这么聪明的做法,也是别的房子里的复制体先想出来的。


那么,现在的这片黑暗就相当于是一个丛林,每个人面对的都是同样智商,同样思维方式的复制体,你可以保证自己的至善,但是你不能防止你的复制体的至恶——那个至恶的复制体可能会先行一步,多想到一点什么,跑过来消灭你。


4.

故事的结局其实是哀伤的。


最柔弱的那个女孩子,悲伤的看到自己的男友和别的女孩调情,看到另外两个男人扭打成一片,她悄悄的离开了。


一开始应该只是想透透气,短暂的从秩序失控中抽离出来。她路过一所所不同的房子,看到有比他们更加撕扯得不可开交的,有维持着比他们更加优雅美好的。


也许是下意识的,她走进了那个温馨美好的房子,大家都很友善的接受了她,尤其是她的男友还是那样温柔——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将那个房子里的自己打败了。她找到那个复制体,先是打晕,后来还觉不够,只能痛下杀手。


太阳升起的时候,一切并没有改变。她站到屋外的时候,看到不知是哪一个版本的男友走过来,但是他手里拿着的戒指说明,她肯定不是他正在寻找的那个“她”。


何去何从,没有答案。


继续为了抢占优质情感资源,杀死一个一个偶尔显露出无助和善良的自己,直至最冷酷最聪明最无所顾忌的那个版本的自己出现?


生存游戏从来没有如此残酷过。和别人的抢夺,还有转身的余地,而和自己的较量,却只能是不死不休下去。


影片结束在这里是对的,因为我们都不希望看到最残酷的一幕发生——因为它一定是会发生的。


奶牛猫(原创)

本文已加入维权,并且在多个原创平台发表,抄袭意义不大。转载请联系授权。请自爱自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暗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彗星来的那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