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江南小镇》有感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我写的《山河之书》中《江南小镇》一文的读后感。


“说江南小镇,闭眼就能想见:一条晶亮的河道穿镇而过,几座灰白的石桥弓着背脊,黑瓦的民居挤在河边,民居的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一级级伸向水面,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离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篷船上正升起一缕缕炊烟,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上有一排又低又宽的石栏,几位老人正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


看到这一段,我不禁想起了外婆,和她居住了一辈子的小镇······


外婆的小镇也有一条晶亮的河穿镇穿过,一座灰白的石桥,河边有不少木屋,渔民从街上走过,肩上扛着一个竹竿,竿子上站着一排鸬鹚。


小时候,每当放寒假,我就特别盼望妈妈能带我去乡下,和外婆舅舅一大家子,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平时在爸妈身边永远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家里——学校),枯燥乏味,而到了外婆家有外婆罩着,就没人敢管我了。


在外婆家,早上,我可以尽情赖床,直到“日上三竿”才爬起来。中午我可以和一群小孩子抱着饭碗去外面撒欢,看别人往水塘里扔炮竹,水花溅起一丈高 ,大家边笑边吃饭;晚上玩躲猫猫,点烟花。烟花点燃后“嗖”的一声蹿上天空,我好怕,赶快捂紧耳朵,但眼睛还是痴痴地看着天空······


有时候我会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溜进菜市场玩。小镇人不多,街道上总是安安静静的,只有菜市场才是镇上最热闹的地方。有卖肉的,有卖各种刚打上来的鱼,还有卖豆腐的。豆腐摊的生意是最火爆的,因为春节期间,按照当地的风俗,家家户户都要买豆腐吃,这样新的一年才会顺顺利利。


“两岸的房屋都很老派,一眼看去,多数应该是清代民居的格局”,外婆的小镇上的房屋也是这样。每当下雨时,我喜欢趴在外婆家阁楼的二楼窗台上,看着雨水从屋檐上滴落下来,看着雨水拍打在街对面的青瓦白墙上,石板路上,沾起一朵又一朵雨花。街上偶尔走过一两个人,但大多时候安静得只有雨声,我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清朝······


时光过得很快,我长大了,外婆却去世了,每每想起外婆来,就忘不了那座“江南小镇”。由于实在忍不住记忆中小镇的“召唤”,在一个秋日的下午,我和亲戚再次光临小镇。


很可惜,外婆家的小阁楼不见了,街道两旁是一排一排的小洋房,在距离外婆家不远处,新盖起了一座仿古园林,红墙黄瓦,看着“器宇不凡”,大门口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看着有种古典的气息,我们去看看吧?”亲人说,于是我决定进去看看。


走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两座高塔一样的建筑,上面挂着庆祝开业之类条幅。一条人工河,一座小桥,沿岸种着柳树。跨过小桥,看到了被柳树遮挡的一排商业街,古代的建筑风格,在有的店门口,还矗立着古代的旗子,写着店名。这些商店全是卖各种小吃和土特产的,放着当下流行的歌曲,商业气息浓厚,跟预想中的“古色古香”不搭边。“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我想。一圈转下来很快,本来想离开,突然听说,园中的人工河上会表演节目,我来了兴趣。耐心等了几个小时,等到天色快暗下来,节目终于要开场了。期间我还买了些吃的和奶茶,价格是外面的几倍,挺贵的。音乐声响起,大家纷纷往河边涌。因为游人太多,我只能踮起脚,透过人逢去看。原来是“喷泉电影”,这“电影”大概就是河底装了设备,喷出一道水幕,然后有人在岸上用投影设备把一段小电影投射在水幕上,配上声音。因为我看不清水幕,而现场太吵,也听不清“电影”在说什么,整个“观影”过程让我感到很郁闷。“没劲!”我的家人也这么说。


带着失落,走出园林大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游人如织,喧闹非常。小镇的安静不再,“江南”的味道变了。


不禁感慨,童年记忆中的“江南小镇”怕是回不去了;那一排排白墙灰瓦、木制阁楼,偶尔才有人走过的石板小道怕也是难觅踪迹了。我想,也许游人是为了欣赏体会“江南小镇”的风韵才来到这里,可来到这里看到的却是一个仿造的“苏州园林”,新修的马路边停着旅游大巴,四处都是兜售纪念品、玩具、零食的小商贩和一眼望不到头的各种商店,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有种“失落感”。


余秋雨有段话说得好,“静,是多数古典艺术的灵魂,包括古典园林在内。现代人有能力浏览一切,却没有福分享受真正的静,因此也失却了古典灵魂······大量外来游客为了求静而破坏了静,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怪不了谁,只是想来有点伤心。”


哎,或许记忆中的小镇风情难再恢复,但我希望小镇的管理者和开发商,未来能给小镇少点商业味道,多制造点安静悠长,希望能再现那“诗情河道”,让“人人都想整装远行,人人都想解缆系缆,人人都想轻轻敲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江南小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