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爱的距离——记第三期教育故事汇


艳阳天,5号地铁又开通了,这样的时候心总是灿烂的。

按照计划,去东郊记忆聆听了教育故事汇的第三期,主标题是——陪伴者,副标题是——我们与爱的距离,内容是家庭教育。

四个人讲述,每个人25分钟左右。一位职场妈妈,一位全职二胎奶爸,一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一位家庭教育的指导师。

四个人,角度不同,分享的内容也就不同。

纵观他们的分享,都分别谈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很多辛酸,也有磨练,更有彼此的成长。

第一位职场妈妈,虽然她拟了一个“孩子的人生有攻略吗”的标题,但从我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家长如何支持孩子“的角度。比如7岁的儿子一定要去参加一个在雨天举行的骑行活动,如果是一般的父母,很竭尽所能说服孩子不参加了,但孩子就是要参加。由此,他们一家三口过上了与运动结缘的生活,参加各种骑行,还参加一个国际级的铁人三项,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意志自然是得到了锻炼,生活态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浸润。包括后来的中学没有上辅导班一事,也是家长在给孩子无尽的支持,值得学习。

第二位全职二胎奶爸——李卫国。他一上场,从他的面相就可以看出他是有女儿,因为他的脸上写满了温柔,写满了关爱。他说他有两个女儿,那温柔之情就更明显。他分享了他的转变,一位带娃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每当老婆抱怨时他不屑一顾。终于有一天,他请了一周的年假,准备在家带一周的娃,以此来证明带娃的简单。结果,那一周如炼狱般的生活,转变了他的想法。他还调侃说如果有员工不想上班,那就让他单独在家带三天的孩子试一试。夫妻俩决定一个在家时,他们家是他辞了职,专业带娃。但他说到两点很重要:一是夫妻间的包容,他说他曾经以为多给孩子吃肉孩子就能长得壮,结果孩子积食发烧,还有他和孩子玩得过火了,让孩子的手臂脱臼,但这些事他的老婆都没有抱怨过一句。二是自身的成长很重要,他展示了他部分的书房图片,他说他讲世面上凡是关于育儿方面的书籍全都读了一遍。从他的侃侃而谈来看,他现在可以称得上一个育儿专家。所以,当有人问他以后的职业发展时,他说他现在的情况已经证明他的这一个育儿职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第三位特殊教学学校的校长——卞蓉。她分享了她在特殊教育学校几个孩子和家长的故事。平时很少关注特殊孩子,尤其是家长。在中国,对于每一个好面子的父母来说,每当有一个特殊孩子降临,对父母来说,那真的是煎熬。也许,特殊孩子的培育,真的是父母先要放得开,孩子才能得到成长。

第四位家庭教育指导师——巨红琳。她分享了三个关键词:尺度、关系和平衡。她的分享,和我听过的幸福家的导师们的观点差不了多少,都是常识。只是这常识人们常常不识。她也提到了温尼科特的观点:做一个六十分父母就可以了。意思是每一个妈妈不要把亲子关系当成你的全部,除了亲子关系,你还有身体健康、工作成就、夫妻关系以及其他关系等事情要去做。

如果要从故事的感染力来说,我会比较喜欢第二位的分享。因为他入情入理,语言的节奏把握得很好。

我们爱孩子,但会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伤害。我们的陪伴,也就变成了枷锁。

我们与爱的距离,是信任,是尊重,是包容,是安全。

只是,我不太喜欢分享时,有的分享者会将自己孩子的情况分享给大家。母以子为贵,仿佛如果他的孩子没有变成班里的前面几名,没有在某个名牌大学就读的话,他就没有资格站在台上分享。这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现在看得很轻很轻。

因为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一个人每天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有点小喜好,挣的钱能满足自己的小愿望,这也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做人的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与爱的距离——记第三期教育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