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隔壁狗子婆婆,送来一把从后山摘回来的地菜
她说:“今儿三月三,山里的习俗,是要用地菜煮鸡蛋,吃了身体没毛病”
樵妈接过地菜花说:“好,下午再煮”
我点头,偷笑
一转身,偷了一把将它插进了罐子里
这么可爱的心形叶子,怎么舍得只是煮着吃
【三月三,地菜煮蛋的由来】
询问过山中老人,才知道此日,有“三月三,蛇出山”的说法,在农村是个很重要的日子
关于“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打,头痛病很常见
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今湖北孝感一带)
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充饥
当人们吃了以后,头突然不痛了
“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地菜被誉为“菜中甘草”
又名“荠菜”,其谐音是“聚财”
“荠菜煮蛋”既沾一点财气,又能防病健身
所以自然成了中国人春日里重要的食谱之一
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
还流传著“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
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
【养生之道,地菜煮蛋,切记不要放盐】
不过切记,地菜煮蛋时,尽量不加盐,因为咸入肾
而地菜本是入肝、脾、肺经的
加了盐会使它的药效大打折扣
既然不能加盐,为了让地菜汤更美味
可在煮的时候放几颗红枣
既美味又入脾
或加上一点生姜之类的“辛”味食物
可使肝气生发,更好的改善“春困”不适状态
最简单的荠菜煮鸡蛋的方法是
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再配两三片生姜
如果要放红枣的话,要在鸡蛋煮熟以后再放
这样既可保证荠菜的清香及药用功效完全渗透入蛋中
又可让红枣不烂、香甜可口
【冷知识·三月三,中国人古人的情人节,消失的狂欢节】
除了地菜煮鸡蛋外,其实农历三月初三,还有很多习俗
此日,在古代被称为上巳节
“上巳”,即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
自三国曹魏以来,定为三月初三日
上巳节,这个节日对今天的我们相对陌生
却曾是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也是中国人真正的情人节
当天需得到水边举行祭礼
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称为祓(fú)禊(xì)(如今已很少有人用此词了),故也叫春浴日
但咱国家地域辽阔,南北纬度相差几十度
南方的三月初还是“料峭春寒吹酒醒”的偏冷时节
光着身子到河里玩水,不是人人能受得了的
所以到了晋朝,河边泼水的风俗就被文人改为“临水宴饮”
故而有了王羲之《兰亭序》中描写的“流觞曲水”啦
而之所以说三月三是中国人真正的情人节
则源于上古时期,农历二月,农民开始野外劳作,所以许多风俗仪式于二月至三月初举行,尤其在万物萌生的三月
三月巳日作为生命之神的复活节
生命之神往往等于大地之神与婚姻之神,故为迎接生命之神,先民展开社神祭祀、男女求子等活动
如果我们穿越到当时目睹这一场景,一定会目瞪口呆
在春日的上巳节,各个部落联姻,在祭祀神祗后,然后洗浴身体、狂欢野合,整一部海天盛筵
但这样一个特色而重要的节日,为什么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呢?
其实上巳节在先秦至唐还十分繁盛
杜甫在《丽人行》说:“三月三日天气清,长安水边多丽人。”
起码在唐代上巳节尚还有踏青习俗,算还有点情人节影子
但自从宋开始不显
因为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普及,或许统治阶级觉得扫墓后
寻欢作乐天理难容
于是渐渐的,寒食、清明、上巳三节呈现合并混同的趋向
最终寒食“并”入清明,上巳“躲”进清明
但三月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内,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比如壮族还保留着绣球传情、对歌谈情
而土家族则直接把三月三称为“情人节”,或叫“女儿节”
节日当天,青年男女穿戴簇新
欲选佳婿的女子佯装赶集,出售土产,等待意中人的出现
而欲选佳偶的未婚男子,则身背空篓,佯装购物
如男子看上哪位女子,便会上前“购物”,如女子中意“购物”男子
便会将土产低价售之,以示愿意以身相许,并随之退出闹市,择静处互通情愫
不过感慨这么多也无用,不如享受当下
在春光明媚的三月三,与家人一同品尝“地菜煮蛋”
在感受春天气息的同时,也将一年的健康吃了下去,营养又美味,何乐而不为呢?
——20220403·06:45·诗人樵得地菜花一把,查资料有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