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品茶栊翠庵的诸多玄机,顺便说说瓠瓟斝,点犀盉、绿玉斗

品茶栊翠庵,妙玉独召黛玉宝钗去喝梯己茶,奉上的却是奇形怪状名字生僻的酒器!

宝玉偷偷跟来讨茶喝,性情孤高的妙玉居然让他用自己的杯子!

明明是特意请来的尊贵客人,黛玉却被妙玉讥笑竟是个俗人!

宝钗全程一言不发,如同空气!

看得人云里雾里啊!

直到自己分析了中秋夜联句,再重读栊翠庵品茶时,突然一切豁然开朗:

这里不妨推荐大家也先看完我对中秋夜联句和史湘云的分析:

中秋夜联句,其实是在交代红楼一梦的创作起因和大致脚本,湘云黛玉原型是总监和创作参与人,黛玉还是灵感来源,妙玉就是宝玉,也是作者本人,而宝钗宝玉是主角,尤其宝钗,几乎是纯创作出来的理想人物。

这样再读栊翠庵品茶时,我终于发现,原来所谓栊翠庵品茶,记叙的是红楼梦创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一次梳理和检阅。

看我们从背景看起:故事发生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之际,凤姐留下了刘姥姥,因为贾母想要找个年龄相当的老年人一起聊聊天。

这样我们透过刘姥姥之眼,进入了荣国府生活的角角落落点点滴滴,随后又游览了大观园,还走进了栊翠庵这个独特甚至有点神秘的地方。

栊翠庵,是刘姥姥此次在贾府游历的中场休息时间,接下来就是红楼名场面之“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后面我还会写这一段)。这位年近古稀的乡野村妇,在这里喝了妙玉的半杯茶,还带走了妙玉的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这一套,虽然是俗器,却也是价格不菲的稀世珍宝。

这个杯子,按妙玉原本的意思,是要扔掉的,但是在宝玉的劝说下,转赠给了刘姥姥。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心里一动?

如果没有,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最多说明我们都不配用“点犀盉”而已。

还是分段解说原文吧:

回目: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原文: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奉与贾母。

解释:这一套就不说了,而且我们都知道这珍贵的一套盛具后来给了刘姥姥了,但它原本是妙玉(作者)用来给贾母(熟知统治阶层习惯的有经验的老人)品茶的。

原文: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解释:六安茶,我自己略喝一些茶,又查了一下,六安茶有篮茶和瓜片茶两种,都是颇有历史的,但前者是黑茶,后者是绿茶,甚至可以说是水果茶。根据此前贾母的饮食来看,这个六安茶应该是瓜片茶。也就是说,贾母以为妙玉知道自己刚吃了饭,比较荤腻,所以上瓜片茶来解腻。

老君眉:查了半天,这茶名原是作者杜撰的,所以,它的本身,就是太虚幻境中的“千红一哭”。

六安瓜片,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味道虽清香,但可以说是接近原味,直白而不够含蓄。

贾母的意思,你能不能不要写得这么直白?我不用看都知道,很危险的。

作者就说:我知道,所以我给已经它写得云山雾罩的,玄头巴脑的。

原文: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

解释:长辈接过书来看又说,还千万要注意把背景尤其安排好,作者就回答没事,我在年份上也做了处理,穿越下就是了。

原文: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接来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只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解释:长辈就看了一遍,说写得好啊,应该让平民百姓也看看,百姓翻了一遍,评价:有点意思,但没有隋唐英雄传那样精彩热闹传吸引人。

原文: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解释:反应不错,于是作者把抄本发到朋友圈,看看反应。

原文: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

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茶吃。这里并没你的。”

解释:然后又把最知心的几个朋友和共同创作者叫来,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修饰。

原文: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解释:作品原本是写给文人士大夫私人好友小圈子里看的,作者本不想流传,但现在老百姓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也提醒他:其实流传给普通百姓看看也没什么不好,他们虽然嫌弃淡了些,但还是觉得有意思呢,那就讨论下出版的安排吧。

原文: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傍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瓠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顽”,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解释:瓠瓟斝(别在意它念什么了!)

斝: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诗.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说文.斗部》:“斝,玉爵也。夏曰盏,殷曰斝,周曰爵。

长这样:

商代兽面纹斝

说白了,斝是酒器,更是一种礼器。

——也就是说,作品要搞个精装本,这个精装,不只是我们现在说的外包装,而是说内容要加上些庄严隆重的礼法外衣。要看起来父慈子孝,忠君爱国,委屈宝钗去负责负载这些思想,否则这书呀,是没法流传出去的。

原文: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盉”。妙玉斟了一与黛玉。

解释:

盉: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明杨慎 《丹铅总录·凤盉》:“ 唐 碑文:‘瓦釜之於黄钟,饕鼎之於凤盉。’

大概长这样:

盉也是一种酒器,但它偏重于调味作用,和庄严的斝相比,可以说更见灵性风雅。

——作品穿的外衣太厚,会显得没有那么动人,普通人就看不懂了,还是流露些风骨灵性吧,这样心有灵犀的风雅人士就能看懂了,黛玉就负载这些思想。

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斗:本义是一种盛酒的器具,又用作计量粮食的工具。《诗·大雅》:酌以大斗。

大约长这样:

解释: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普世俗人,太讲究了他们也不懂?平白普通一点,大碗喝酒,才能痛快一醉。

注意了,明明说好的品茶,结果却捧出一堆酒器,原来“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是一回事,于读者是茶,解闲消腻;于创作者,就是酒,醉生梦死。

栊翠庵的意思,就是拢萃庵:每天干的事——就是拢诸名山胜境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收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集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麴,调香、烹茶、酿酒——写红楼梦!

原文: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顽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解释:妙玉:如今我们就将它写成闺阁红尘才子佳人文章,但风骨不丢,又怎是那些比那些庸俗烂套的书能比的,又何必在乎别人说什么俗雅?宝玉:是真名士自风流,的确不用故作高深。

原文: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盒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淳无比,赏赞不绝。

解释:海:

一种大型的盛酒容器,因盛酒量多,故称“海”《水浒传》第八二回:“﹝ 宿太尉 ﹞叫开御酒,取过银酒海,都倾在里面。

其实就是酒坛子,酒罐子:

作者幡然大喜:好吧,索性我们弄得再通俗香艳一点,曲折一点,弄出个一百二十回来,让天下俗人都看得过瘾!

原文: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

解释:但黛玉宝钗才让是这本书的灵魂,只有读懂她两个的人,才是读出了书的味道,没有她两个,你也只是个俗而又俗的一个普通人。

原文: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解释:宝玉说她们才是全书的灵魂,我懂得你一定会保护她两个,你只管写就是了。

原文:黛玉因问道:“这水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鬼脸青的花磁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淳,如何吃得!”

解释:

(黛玉)问,这个背景也是安排到明朝(旧年的雨水,穿越一朝)吗?

作者:你傻了吧,我给你看得这个版本已经穿越五代了,只穿越一代,看起来哪里会这样风花雪月轻浮俗滥虚无缥缈,怎么能逃得过人眼啊,你是不想要命了吗?

书中都城叫长安,那是唐朝,穿五朝,数下来,自然就是清代咯。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密品茶栊翠庵的诸多玄机,顺便说说瓠瓟斝,点犀盉、绿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