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起点的误解:父母才是小孩真正的起跑线

应该是自从80后开始,学生成为了一个非常苦的差事。专业课要学好的前提下,要上各类的补习班,英语、绘画、钢琴、围棋、舞蹈等等,填充了自己整个童年和中学时代。我也是这么度过的,其实后来我才发现,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学生没有真正太多的焦虑,真正焦虑的是父母自己。

我在其他的文章阐述过,上每周一两节课一个课时一个小时一年两三万的英语补习班根本就没有用。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老婆逼老公去交钱呢?大多数家长给出的答案都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所得到的是自己内心的责任满足。所谓的我反正已经尽力了,我给你该报的班也报了,学不学的好就在你了。而且关键是你还不能学不会,因为你肩负着全家人的希望。

曾经有一句流行网络的话,说如果当年父母把逼迫我们学习的劲儿全都用在自己身上,那我们是不是现在全是富二代了?说是一句玩笑,其实有它真实的社会意义在。因为在真正大学毕业后,很多当年的天之骄子走向了社会,他们中间有的人发现了一些状况,就是好像当年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学生反而比自己更加顺畅。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

我并不是为一些富二代来站台说话,也不是打击培养孩子的那些父母,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大家都清楚又经常解释不清楚的一个现象:社会是一个多维度比拼的舞台,而父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什么是多维度比拼,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文凭这些,是我们考核的一个重要维度,但家庭也是,家庭维度衍生的内容比单一维度其实还要多一些,比如家庭会影响你的涵养,会影响谈吐,会影响社交影响鉴别能力,这些任何一项内容拿出来都是重要的。还有社会活动能力,自己的外在形象,情商机变,城府胸怀,见识经验等等,都维度比拼。学习好的孩子在校园里比拼的比较单一,上了社会后,维度多了,就复杂了。而上述大多维度确实跟家庭有关,这点我们在其它的章节《关于好学生的误解:社会是多维度比拼的考场》里会专门探讨,这里不详述。对于学生本身,就好比考试偏科一样,家庭这一科,你没有及格。

父母在教育孩子逼迫孩子的同时,确实忽略了自身的发展。我并不是完全否定学生的学习左右,只希望家长在管控自己小孩子的时候,可以更加客观理性,同时也注意自身的修为。我比较认可的教育模式是伴随行成长,就是家长在陪伴小孩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而不是纯粹的付出。

我有一个朋友,十分焦虑。曾经有一次他的小孩犯错误,他说了一半突然不说了。我说你怎么不说完,你儿子都被你说懵了。他说我在说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我说的好像不是很有道理,而且我也搞的不是很清楚,很多事情我自己都没弄清楚,怎么去教育他呢,哎!郁闷。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起点的误解:父母才是小孩真正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