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焦虑,我尝试以下方法,状态好多了

抛开身体健康状况异常造成的心理波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焦虑,极大地影响效率生活状态。如果长期得不到排解疏导,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等心理疾病。

焦虑的根源

就个人的经验,我认为造成心理焦虑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

1.自我信心的崩塌:

焦虑是一种不焦躁的负面情绪,一般会经历从稳定到波动的心理波动过程。以个人经验,至少有以下三种路径:

a亢奋-失落-泄气型:比如一篇构思了很久且自我感觉满意的作品,都已经动笔完成¾内容了,马上收尾的时候,发现作文立意犯了常识性错误,最终只能作废。那一刻,心情无比失落,不甘自责羞愧的心情油然而生,就像泄气了的气球,心里空荡荡,无所适从,焦虑不安。

b坚持-无果-怀疑型:比如经营一家网店,用尽各种方法,销量就是不见增长,就是依葫芦画瓢照搬别人成功做法。苦苦坚持依然无果,紧接着是自我怀疑,甚至违背初心,选择放弃,内心陷入极度焦虑;

c期望-落差-茫然型:这是一种“别人家的”中国式焦虑:娃娃时代“别人家的娃那么乖”、学生时代“别人家的孩子总考第一”、工作了“别人家儿子都在深圳买房了”、结婚了“别人家儿媳妇都生二胎了”……本质是外在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有非常多。

以上所有各种状态的核心个人认为都应该归结于自信心的崩塌,从而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出现焦躁忧虑的情绪波动。

2.正常生活节奏被扰乱:

突然起来的变化,完全打乱原来设定好的目标和计划,这个时候往往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在工作中也是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领导安排任务的时候,明明说是一个月完成,很多时候是刚过两周就开始催成果了。此刻的心情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随之而来的阵阵焦虑,想着如果加班赶工完成任务。人也是最容易在这种情况变得焦躁,如果按照既定计划,在很大程度事态发展轨迹及结果是相对可控的。但突发情况让一切变得杂乱无序,突破了人们心理舒适区,恐惧加剧而变得焦虑。焦虑通常来自于对未来发展的不可预知性以及对坏结果的恐惧。

3.周遭环境的无形刺激:

人是社会的动物,一群人聚在一起又会形成群体心理,且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城市是有性格的,因为居住在这个城市由人聚集形成的群体心理是不一样的。如成都是休闲的、上海是摩登的,北京是有腔调的……深圳是年轻的,同时也是焦虑的。每次从家乡小城市来深圳,一下车就感觉血压升高、神经紧张了,完全是条件发射,自发的。而在家乡则是一副慵懒慢悠的状态,这种反差非常奇妙。也许,深圳空气中就弥漫着快节奏、紧张、焦虑的气息,虽嗅不到,但我的血液感知到了。

缓解焦虑的方法

1.情绪对冲,认识自己

既然很多时候焦虑是因为自信心的崩塌,重拾信心就变得异常重要。很早之前看过一句话:“幸福是个比较级,比上不足的时候,可能比下有余,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个社会大抵还是相对公平的,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成功。自信心重建的前提是自我认知:天赋不够?方法不对?努力不够?平台不适?或是因为他人原因?平时遇事多总结分析,在心理多种下一个方案,未来的路就会少几道坎。还是那句话:你不能和姚明比高,也不要跟潘长江比矮,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自己的岗。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收获属于自己的收获。

2.基于计划,重找节奏

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就需要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多预留更多的空间。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做好提前预判,某些事情甚至可以模拟测试。比如为了赶高铁/火车不晚点,如果本次出行十分且确实有必要的话,可以提前一天先计时去踩踩路线,对出发时间、路线规划、交通方式选择、拥堵段、进站口、检票时间等都有充足的认识,这样第二天再走的时候就轻车熟路了。对中长计划的执行,在获得任务之前,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能提前解决的事情提前解决,并列好问题要点,执行过程中重点突击。最好是做好危机管理预案,推演N套危机模型,一般情况下,宁愿考虑后果严重性,也不盲目乐观。如此,在突发变故或危机来临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应对有度,降低焦虑。

3.环境置换,大脑重启

我相信环境是可以影响甚至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小到房间布置、邻里氛围、办公环境,大到城市、国家等。当大脑内存满了,运行不动的时候。何不先放下手头的工作,换个活动,换个空间。在休息区喝喝茶、刷刷抖音微博、听听自己喜爱的音乐、追追明星八卦、拉朋友吹牛侃大山…宁愿吝啬花点时间调整一下,相信我,回来效率会更高。当人生进入倦怠期,处于持续性焦虑状态的时候,建议离开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或城市,到外面走一走,换个环境,换个心情。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心理的焦虑随着旅途前行,而慢慢随风飘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总是焦虑,我尝试以下方法,状态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