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第一周:

2021.05.17(一)

这一章,最大的感受是:接纳感受的重要性。

特别是新方法和传统常用的方法之间的对比,特别鲜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会发现,其实家长需要做的仅仅只是那么一些些,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同时还能让孩子在自我叙述中,快速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大多数时候,我们但凡情绪是被理解的,也往往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有时候我们过度地去解释,或者各种讲大道理,这也是大多数父母一贯采取的措施,但却不是本质需求。其实孩子需要的是那么简单:被理解和被接纳。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需求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比语言的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

越想让孩子摆脱不愉快的感受,孩子越沉浸在其中,相反,我们越能坦然接受他们不好的感受,孩子越容易摆脱烦恼。也才能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当然同时,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都有各自真实的感受,也是没有对错之分的!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

所有的感受都应该被接纳,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允许他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

这章中提到的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很深刻:

1、用全神贯注地倾听代替心不在焉;(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更容易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

2、用“哦,嗯,是这样啊”等来回应他们的感受,去替代提问和建议;(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

3、用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孩子的感受;(父母通常不会说出孩子的感受,是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做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但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第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