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读《论语》感悟(160)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书中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

我的感悟: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句话不用翻译,人尽皆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是常态,不犯错才是不正常。关键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对于学生而言,上学迟到,上课捣乱,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说小点是学习不认真,说大点是违法,违背了义务教育法。他能不知道这是过错?但屡教不改的大有人在。

泡爸做饭,啥都没准备好先开火门,结果是手忙脚乱,叮叮咣咣,不是摔盆就是砸碗,一次这样,两次这样,三十年了还这样。我告诉他做饭也应按程序走,他则认为我进厨房给他带来了压力,才造成他颠三倒四。得,“过而不改”,反怨我。

考驾照,做科一、四的训练题,我发现有些题居然连续做错,于是,果断将易做错的题抄写到本子上,反复练练练。咳,考试,溜溜的过。看,泡妈知错能改,想尽办法改,就是成长。

某些学生、泡爸之流,明知有错,反而不改,明知“懒惰”、“拖延症”有危害,仍一错再错,其实还是认知的问题。

学生玩游戏,无师自通,却能沉迷其中,得势就玩,难以过关就总结经验,竭尽所能不犯错,一路顺风过关斩将。泡爸干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尤其是他搞那新农村设计,错了改,改了查,反反复复画画画;待到施工,他亲自爬到房顶给工人示范,有错必翻工。

这些人在这些问题上咋能做到过而能改?他的认知决定他们做事的态度。把这件事当个“事”做,就能以诚敬的心态对待,找到做事的快乐,便能做到“过而能改”。

不看重手里的活,找不到做“事”的乐趣,就会“过而不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荒废了时间,蹉跎了岁月,最终错上加错,不带走一片云彩。正如孔子所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人得有成长型心态。如果因为不会而犯错,就虚心接受批评,努力学习,学会了就不会或少犯错;如果是因为疏忽犯错,就准备“纠错本”,强化记忆,降低犯错率;如果是认知问题,那就更容易了,你“爱”手里这件事呗,“爱”是个动词,努力去做,有行动,就会“心动”,还愁会犯错?

过而能改,是成长的硬道理。

过而不改,是真真“过矣。”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论语》“卫灵公篇”第30章的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而不改,是谓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