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喜乐43 忆苦思甜,感恩

文/边走边旺

小时候的夏天,星星密密麻麻排在银河两边,听取蛙声一片。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饭后端着自己家里的凳子,坐在院子里摇着扇子乘凉。孩子们在院子跑来跑去,土狗也趴在地上眯着眼睛,听着大人们聊着神奇的鬼故事。

在记忆的深海里,在那个土木夹壁的墙上,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连着两根细细的线,每天准时准点,伴随着沙沙沙电流声,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有时是故事,有时是歌曲,放什么听什么,这就是人生中最早接触的电子产品——广播。

家里排行最小,最先学会的歌曲,不是儿歌,而是东方红。每天到点,歌声就从那个不起眼的小盒子里传出来,在单纯的岁月里,父母忙着农业社的活,哥哥姐姐上学后帮着做家务,无所事事的小人儿,就跟着小广播牙牙学语。

入夜,在姐姐们的鼓励下,重复着1~100的数数后,我们开始争论,东方红到底是属于谁的?争来争去,眼泪成了最大的武器,东方红最终成了小人儿的专属。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
共产党,向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

点着煤油灯的日子,为了节约用油,月光星星成了最好的伙伴,小广播成了最忠实的榜样。

后来,村里的青壮年都组织去抬水泥杆子,随着一根根铁线在水泥杆子中间串起,在空中整齐并排,进入千家万户。一根细绳连在一个黑圆盒子上,一拉,啪的一声响,室内明亮,再一拉,再啪的一声重复,又恢复了无边的黑暗。

电灯带来了光明,煤油灯还不能退出历史的舞台,随着输送线路的拉长,电压极其不稳定,隔三差五的停电,又回到端着煤油灯走时,竟然非常不习惯。

特别是每年春节前,总要停一两个月电,因为市里每年春节要举行灯展,所有储存的电能,要等到春节时给灯组供电。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有电灯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煤油灯还不能退休,还要坚守着它们的岗位,在夜间给人们照明。

上学后,中学,在语文课本里,一首沁园春-雪,为那磅礴的气势折服,为伟人眼光格局而敬畏。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而今,在主席诞辰纪念日再读,再回味这短短四十几年,由集体农业社到土地承包制,由煤油灯到电灯,由小广播到各种家用电器,我们不但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有千里之外的顺风耳,面对面交流的5G网络。

时代在不停地进步,忆苦思甜,感恩为了今天幸福生活的那些先辈们。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感恩。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喜乐43 忆苦思甜,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