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探究课《藤野先生》

        浉河中学刘慧老师《藤野先生》

课前诵读

一、课堂流程

简单导课,由三位老师引出

出示:抓关键字,直奔“伟大”

提取核心段,齐读37段,生齐读核心词:伟大

出示:梳理事件,质疑“伟大”

初识藤野,听读6—9段,藤野先生留给鲁迅怎样的印象?

一生读

师:感谢吐字清晰,铿锵有力

生:不修边幅

生:不拘小节

师:还有一处,外貌描写

生:外貌普通

(老师点拨适时,这是浅层理解人物)

师:了解一个人,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出示:交往日深:细读11—23段,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藤野先生?

生静思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生:治学严谨

生:教学认真负责

生:和蔼可亲

生:求实

师总结:选取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对人物的深度理解)

师:到底是什么原因,体现伟大?

出示:伟大一词的三个义项,生选择,说理由:超乎寻常,令人钦佩敬仰

选择哪里体现出来了?

(步步推进,步步深入)

出示:个人背景:《琐记》中的一段话

过渡:日本又怎样?

齐读1—2段,我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

生齐读

(应给学生思考批注时间)

一生回答师

生对话

(可设计活动,给学生时间,就减少碎问碎答)

师总结: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

出示社会背景: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合作探究:我是怀着什么心情回忆这两件事的这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

师:看来大家喜欢独立学习,无人举手,看来时间不够,再思考

和三生对话

(若设计活动,减少很多追问)

(学生独学时间稍短,充足了,交流起来就有话可说)

师:对比,没有民族偏见

出示:摘自藤野《谨记周树人君》一段话,了解对鲁迅的影响

生齐读“小而言之”一段,

生齐读

师:什么是小而言之,大而言之呢?

一生答

师:“小”是对我的影响,“大”是热心医学。科学家有自己的国家,科学没有国界。

出示小结:总结“伟大”

(回应了全文)

师:为什么弃医从文?

生读“呜呼,无法可想”

出示:关照现在,继承伟大

一生答

师:藤野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20年过去了,还念念不忘,为什么用“伟大”评价他弃医从文后,对我还有影响吗?

一生答

(对全文的总结)

出示:师恩难忘

出示:藤野先生,我想对你说

两生答

师用一段话小结

(是否让学生写一下,语言组织会更好,理解会更深)

二、课程观察

亮点:

1.主问题设计巧妙,抓住“伟大”,步步推进,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一线串珠。学生活动方式多样,独学,小组合作学等课堂环环相扣,前后照应,收放自如。

2.教师具有机智,学生讨论不激烈时,说学生更擅长独立思考,有答案请举手,学生参与人少,再给大家十分钟时间思考。

3.教师不吝啬鼓励语,不明白的请举手,没人举手,心中有自己的答案。

4.教学资源利用巧妙,课文内容背景资料,佐证资料巧妙的介入教学中,适时适当的利用资源,或铺垫,或引思,或佐证,可谓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利用资源教学。

细部观察

1.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充分

2.课堂碎问碎答多,最好把问题活动化,节省学习时间,学生参与面就大了。

3.没有精准地落实教材及课标的标高。

徐梦娴在课堂上

      长垣一初中徐梦娴老师的《藤野先生》

一、课堂流程

10:03

课前游戏互动

10:05上课

导课:简单导入

出示目标,生齐读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

2.品析描写藤野先生的细节,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学习作者的爱国之情。

(三个目标有梯度,有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三个层次的教学)

教学铺垫,生齐读

字词积累16个

师提示笔记:解剖,斗乱

出示作者简介及别人评价

出示:鲁迅是“  民族魂    ”,生自由读,齐读其中一部分

师:大家状态越来越好了,批注“  民族魂  ”

(有助于后面的人物分析及情感感悟,让学生动起来,各种读,有批注)

出示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

由7.《父亲的病》 8.《琐记》引出9.《藤野先生》,自然引出背景。生读其中一部分“我的梦很美满……”

(老师有丰厚的资料积累,很有必要)

出示三个教学活动:活动一:默读全文——知内容;活动二:精读段落——识先生;活动三:跳读一字——理心路。

10:11活动一  默读全文——知内容

出示:默读课文,依据提示,概括文章所写的事件。

方法指导:谁做了什么(抓关键动词)

教师给出前四个与后四个,学生填写中间四个。

生静思批注

师生对话,三个学生回答

生齐读这四个内容

(教师的智慧:有方法指导,学生填写的这四个内容也为下面的活动铺垫的)

10:17活动二:精读段落——识先生

出示:精读16-23段,依据示例,从作者的语言细节上,分析并批注藤野先生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教师给出示例:添改讲义一段,生自由读。(教师有细致的批注指导,学生就有法可循了)

学生静思,小组合作交流。

(生举手多,给足了独学时间)

师生对话。

师提醒做批注

师:有没有关注23段的?

(适时引导,体现老师的引领作用)

(师多次提醒学生批注,这种意识很好)

出示总结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生齐读。

出示背景资料二,王晓明博士的《离乡者的凄哀》,引出对比。

(老师有丰厚的资料积累,对比为后面小结铺垫)

一生回答

师:你是一位好老师。

(赞扬学生)

教师总结:经师,友人,人师及司马光的话(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生齐读。

出示:“有时我常常想”一段,强调是议论,生齐读。

(议论为后面小结铺垫)

变文为诗后再读。

(有创意,极好的表达出作者情感)

师总结怎样写人:典型事件,语言细节,对比手法,叙议结合提醒批注。

(水到渠成,由读到品再到写,达到一定的高度)

10:33

出示活动三:跳读句子——理心路。

出示:品读琢磨部分“也”字句,体悟情感出示情感的变化的“也”字句,明确了弃医从文的原因。

生静思,批注。

四生回答

(教师应对学生答案提炼,提升。这点师生对话准备不充分)

出示情感波动,得出“  民族魂    ”就是家国愁,民族恨,爱国情。

生齐读。

提醒批注:家国愁,民族恨,爱国情。

提升“  民族魂    ”,师读。

10:42

出示南仁东的事例,简单了解

(老师说,学生听)

生齐读后四行。

(告诉学生各个时代都有各个时代的“民族魂”)

师:课下继续进行“  民族魂    ”的探索之旅。

(由课内走向课外,由知识的学习到立德树人)

小结:这是——“两个伟大灵魂的相遇”

“这是——“一场伟大友谊的见证”

这是——“一次思想革命的记录”

(提醒批注)

评课

课堂观察:

亮点:

1.课堂铺垫厚实,有积累意识:字音字形16个;作者鲁迅的简介;《朝花夕拾》相关的第七、第八篇;写作背景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字词教学和文学常识的积累都是很有必要的。

2.有明确的教学内容:本文篇幅长,涉及的人和事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如:文章体现作者情感的地方很多,徐老师只抓“也”字来感悟情感。所以,徐老师抓住文章的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这一明线,作者的爱国情感这一暗线,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进行设计,这样就去繁为简、去碎为整。就有明确的教学内容了。

3.教学思路清晰:活动一:默读全文——知内容;活动二:精读段落——识先生;活动三:跳读一字——理心路。三个板块逐层推进,线条简洁,训练厚实。每个板块都是独立的微课,同时又是步步推进的。

4.有扎实的训练活动:如第二个活动:精读段落——识先生,教师有示例,递抓手,搭梯子,学生有思考,有批注,有朗读,有品读。

5.精心研读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本文属于长文、难文,又是鲁迅的文章,所以教师教起来、学生学起来难上加难。那么教师要想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必须在深入的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特别是“变文为诗”的设计,极好的表达出作者心中的怀念与感激之情,更是用诗意手法优化并深化了教学。

6.有批注意识,提醒学生不下七八次批注。7.有朗朗读书声,读贯穿课堂始终,这才是语文课应有的样子。

8.关注了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目标说: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意细节描写等。还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徐老师在后两个学习活动中都一一落实了。

9.让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落地生根:第三个学习活动,在通过“也”字感悟作者情感后,走出文本,探寻各个时代的民族魂,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是学会做人,体现了统编教材所要求的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的核心。

细部观察:

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还不够大胆:

比如,我们可不可以只进行一个学习活动:多角度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后得出 1.典型事件凸显人物品质。2语言细节刻画人物性格。3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精神。4叙议结合深化人,物形象。

还可以仅设计品析作者风格多样的语言:可从对我的温情语言与对清国留学生、日本青年及军阀政客的严峻而又犀利的语言特点。三、深度思考:

对于长文、难文怎样取舍,让长文短教、难文深教做到实处?

课堂就是遗憾的艺术,两位年轻老师上出了不同的风格,切入点不同,取舍不同,让学生收获也不同。再内容取舍上也是个矛盾点,内容少了怕容量不够,多了怕每个都是蜻蜓点水,落实不到位。

总之,这两节课让我们受益匪浅,也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师探究课《藤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