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营销之对位洞察。你给用户设计多少参与度?

践行的经验是1/3,表达了3/2,剩下的,让用户自己完成,那个结论才是共识,而不是你的灌输。因为,用户只能引导,不能教导。让用户自己感知自己,自己告知自己,什么是结论。尽管,这个结论是你设计与引导的。

比如提案或者演讲。用问题引发思考,用故事制造带入,用概念吸睛记忆,用案例证实,用数据相信,最后,用推导形成结论。


案例……小龙虾。

在网上订购了几盒小龙虾球。 本以为放在微波炉热一下就行了。没想到店家叫“啤酒麻辣小龙虾”,说,你去买一罐啤酒,把小龙虾球倒入炒锅加热后,再倒入啤酒,翻炒出锅。

用户真的照做了,不知为什么,居然真的特别好吃,秒杀全国各地的大店。

真是因为这个小龙虾特别好吃吗?当然,好吃是基础。其实背后有一个行为经济学原理在起作用:参与度。

因为是你自己DIY,投入了时间与过程,于是就觉得更好吃,加分30%。


案例2……加个蛋。

某家食品公司发现,他们的蛋糕粉一直卖不好。研发人员对配方不停改进,用户就是不买帐。

立体营销洞察者发现,这种预制蛋糕粉的配方配得太齐了,就会让家庭主妇们损失了“亲手做的”感觉。

把蛋糕粉里的蛋黄去掉?虽然这为烘培增加了难度,但家庭主妇们觉得,这样做出来的蛋糕,才算是我“亲手做的”嘛。

如果你使用70%的成品(比如蛋糕粉)和30%的个人添加物(比如鸡蛋),你就能用最少的劳动,把工业化的“食品”变成个性化的“美食”。……我自己做的。

我们对于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或者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对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仅给事物本身带来了变化,也改变了自己对这一事物的评价,付出的劳动越多,产生的依恋越深。

这种现象,同样也出现在宜家的身上。人们热衷于购买宜家的半成品家具,回家自己组装。


落地运用:两个方法。

第一、设计用户的参与感。

小米让早期用户参与它的手机操作系统MIUI的功能和体验设计,获得一批忠实的种子用户,成为扩散的起点。

苹果的iPad。提供一项免费的服务:激光镌刻。消费者可以自己构思和创作一段文字,苹果公司快速进行激光镌刻后发货,增加消费者的参与感。


第二、设计用户参与度,付出劳动。

烘焙店,有着一张巨大的操作台,一排椅子。顾客可在这里动手,自己制作蛋糕,然后再花钱,买走自己做的作品。据说这项DIY业务的毛利颇高,比门店卖成品蛋糕更高。

其实,如果你没有操作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蛋糕里放一卷奶油,让他们可以自己在蛋糕上,写上“生日快乐”四个字。

小结:

对投入越多的劳动或者情感的物品,就越容易高估它的价值。1-让用户参与感,投票,选择,搭配。2-让用户付出劳动,留30%的工作给用户自己做,这个商品就能在他心中镀上光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立体营销之对位洞察。你给用户设计多少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