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舒适区还是无力感

男孩18.职高一类学校,正好和他家长聊到这个事,建议考考大学试试。可能是以往的了解家长决定试试。见孩子聊聊天,整体是个温和干净没啥冲突的大男孩。很招人喜欢。就是被保护的过了,啥也没自己决定过,导致现在不知道该干啥,连惹事都不会。想干什么都不知道。有种不知道是不想说而已。而他的不知道可能是真没有,或者模糊到说不清。往往这个时候我会有点难受。就是会可怜孩子的生命,曾这样无趣的度过过。我会不保留的给孩子试试立志,讲方法,讲未来,讲机会,讲不必否定自己。听他说话,啥话都行,想说啥说啥,说多了有利于看到自己,哪怕是矛盾的。这孩子从没学习好过,撑了整个上学阶段,没讨到学习的好,也不知道啥事学习,更别说学习策略。就剩下怕了。让做一份高考数学,零分。其实我不在意,找到现在的定位才好开始,几分都无所谓。然后是绵长的找书,担心,犹豫。我终于看到一个没有拼过的孩子,损失的可能不止是分数,可能还有追逐的勇气,试一试的自信。获得习惯性放弃吧。又是一番叨叨,和孩子直接说,孩子再次鼓起勇气准备。期间和父母沟通好,不要和孩子再沟通,如果父母沟通管用,不会这个成绩,不说话就是最大支持。妈妈看到孩子是舒适区待久了,懒了。我看到是孩子没有过成功体验感,不是舒适,不是懒,是习得性无助感。这种无助看起来是躺平,是懒,但也许未必。孩子发信息也说希望改变,但觉得自己不行,啥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干啥啥不成,干饭第一名,做事没动力。但并不情愿就这样下去。这是一点点火苗。我听他说话替他难过。给他总结,你没有任何问题,只是18年没有亲自使用过自己的生命而已。父母的爱是真的,可能不太对。不用责怪父母,看到自己力量更好。如果这次能通过考大学获得父母的信任和放手,不是对大家都好么。多有意义的一件事。干起来就完了,想太多没啥好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舒适区还是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