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独游阳明祠》

清明时节,没有雨纷纷,也没有欲断魂,而是晴空万里,阳光甚好。

吃完饭,竟想出去走走,却发现无处可去,无人可约。

忽而想到了小区不远处的“阳明祠”,早已想去走走,之前去过一次,却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前几日只身上门拜访,却都是大门紧闭,概不接客。

再次抱着试探的心态前去,大门却一如反常的开着,甚是高兴。

在门口作了登记,便往里走去,刚踏进祠里,只感觉到一种春天里的生机盎然。原来,春天里的勃勃生机竟被关在了这院里,花香四溢,春色满园,与墙外的春色有着极大的差别。

继续顺着台阶往上 只见左边有一棵开满了花的小树,格外惹眼。树上不见一片叶,分外妖娆的花朵几乎把树干都包围了,完全不见树干。恰似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有着和她年龄不想匹配的早熟。路过的人,无不为她驻足停留。

再往上,走几节台阶,左右各一间颇具年代感的木屋,右边是颇具艺术感的圆形拱门,一旁还有一棵特别高大威猛的树,躯干一动不动,树叶却随风飘摇,几个游人在树下闲谈。

继续往上,左右皆可行,中间立着一块很大的石墙,上门写有“扶风”二字。我往左而行,走完台阶,是一块平地,用一块一块石板拼接而成,而在去年初游“阳明祠”的记忆里,这是一块大草坪,长满了密密麻麻的三叶草,踩在上面,只觉得残忍至极。而如今却坚如磐石,踩在上面,坚硬无比,毫无生机可言。

再往左,迎面一个圆形拱门,拱门正上方刻着“尹道真先生祠”六个字。走进拱门往右,上几节台阶,便到了尹道真先生祠。

屋里放有尹道真雕像,左右各有一个石碑,再无其它,甚是空旷,但却给人一种威严,钦佩之感。见雕像前有三个垫子,便情不自禁的下跪祷告,我本是个无神论者,在那一刻,却忍不住对先祖产生了无尽的尊重和崇敬之情。

出门往右,下石阶五六,右有一个圆形拱门,再往下是二层楼的木屋,一副现代人文装修过的痕迹,但也不足以掩盖其骨子里的年代感。走在二楼木板,却有一种穿越之感,仿佛行走在古时的阁楼,让人流连忘返。下到一楼的走廊,墙上展示着一些颇有年代感和设计感的修建木屋的零件,大大小小足有百余件,个个雕刻精美,美轮美奂,甚是赏心悦目,每一个零件都如一幅画,简繁有序。而小小的四合院里。满园的古风之气,令人神往,流连忘返。我独自漫步在走廊,享受这难得的午后时光和着短暂的穿越体验。

走出尹道真先生祠,却又感觉到了另一个世界。清明时节,本该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而现实却是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游人三三两两,有说有笑。

再往山上出去,依石阶而上,便是三间间依山而建的木屋,只是每一间都上了锁,而通过房门的缝隙往里看,屋内却空旷无比,似乎主人刚搬家不久。独自在走廊漫步,阳光照下来,颇有几分惬意悠闲。

走过几间木屋,再往前便是阳明书院,透过房门的缝隙往里看,里面大大小小不过几张座椅,并没有书架。书院前有一棵石榴树。

顺着书屋外的走廊继续往前,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院,左边是一间木屋,石桌石椅落在对面的墙角,白天可喝茶聊天,吟诗作赋,晚上可仰望星空,对酒当歌。走到石椅处坐下,却看到不远处一道上了锁的铁门,有石阶可通往后山山顶,通往那未知的世界,我抓住铁门,充满无尽向往和好奇。

独自在不足20平米的小院,驻足停留了许久,拍了好些照片,才心满意足,依依不舍离开小院。

走下台阶,走过一道木门,下几节台阶再往左上台阶数十,并是王阳明先生祠,一进屋,一股凉意便扑面而来,屋里正中央立着阳明先生的雕像,雕像上写有无三不朽,右侧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阳明先生的坐姿图,虽说是雕刻而成,但衣裳上的图案却细腻精致,简繁有序。左有“明德”,右有“亲民”。

屋里右侧,有一间小隔间,玻璃柜里展示着王学研究著作,而个别书籍的封面却颇显年代感。

看完阳明先生研究著作,走到左侧的小隔间,里面是一些阳明先生的书法作品,大大小小有好几幅,虽说多为复制品,但每一幅作品每一个字都颇见其阳明先生的书法造诣和功力。

赏完书法,出门往左,一眼便可看见墙上的碑文,碑文虽小,却铿锵有力,端庄得体。再往下台阶数十步,并是正气亭,往下是十来米高的斜坡,阳光透过树叶漏下来,既有阳光的温暖,又有树叶的清香,甚是美妙怡人。

沿着长廊走到头,是桂花厅,里面讲述着阳明先生的过去,以及阳明心学的发展历程,从当初被贬至贵州修文,到后来的龙场悟道。心怀天下的阳明先生非但没有抱怨,而是不断学习,渐渐形成阳明心学,从此各地传授,传播甚广,影响甚大。

看完沿原路出门,继续往前,走进另一间木屋,门口陈列着好些名人对阳明先生的肯定,我把双脚放的很轻,生怕打扰到正在午休的主人。

而此前对阳明先生的印象是来至于高中时的历史课本,并没有过多的了解,今日才算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也不敢班门弄虎,去评说那个时代的伟人,只好将所有留存心中,心存尊敬。

出门继续往前,是另一间木屋的二楼走廊,虽不高,但毕竟立于半山,给人一种登高望远,俯瞰众生的意境和豁达。可惜高楼大厦挡住了远方的美景,枝繁叶茂挡住了远瞰的视线,从而破坏了本该对酒当歌吟诗作赋的雅兴,正好叹息作罢,另觅它处。

下到一楼,有一个池塘,池塘水很浊,但却有许多鱼,以此为家。再往山下走,走下石阶,少了木屋新整修后的痕迹,到了人迹罕至的后花园。树不多,却高大无比,好几棵都有着100多年的历史。

顺着林荫小道继续往前,有一个亭子,旁边有一个池塘,池塘边有两棵开满花的树,阳光下出奇的耀眼。

只见她明目张胆的炫耀,目中无人的孤芳自赏,我朝池塘走去,忽闻一阵阵花香,香气怡人。再往池塘靠近,看见几条鱼在池塘中央悠闲地游走,无所事事。

我再往前,却看见池塘的一角,有好多小蝌蚪四处游走,恰似一瓶洒落在水里的墨水,不免有些激动惊讶。因为对小蝌蚪的记忆差不多还停留在小时候。时隔十多年之后,再次相见,竟是以这样一种方式。

看着成千上万的小蝌蚪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行,不禁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城市那么大,一个小小的池塘,竟也可以养育容纳这么多生命,而且还无人打扰。

我独自坐在亭下,看着池塘里的小蝌蚪发呆,完全失去了赏花的兴致。这是怎样的一种生命的延续和传承,只见他们时而一拥而上,时而兵分八路,时而一拍两散,时而形影不离,玩的不亦乐乎,可池塘里的鱼却一点儿也不引以为然,似乎早已看腻了他们的表演,一副不耐烦的死鱼样,尾巴都懒得动一下。

可地盘是他们共有的,我也不好做过多的干扰,我不知道他们之前是不是存在食物链的关系,或许我看见的也不过是假象,又或许小蝌蚪之间的合作是为了抵抗鱼的进攻。

但我更希望是我看到的那样,没有死亡,没有杀戮。有的只是各自安好,互不打扰。

而可笑的是连自己的生活都没过好,却还心怀仁慈去关心小蝌蚪的未来,我也无意去改变些什么,毕竟这个世界总是在用死亡来平衡一些东西,生态平衡的代价就是必须要有生命死亡。

我等凡夫俗子,不过只是沧海一粟,只希望能够孑然一身,平凡度过。

时间不允许我做过多地停留,只好离开这满池的是是非非,你死我活。

接着便往门口走去,上了几节台阶,走过一个圆形拱门,便到了进来时的地方。

走出大门,身心却轻松了不少,而满园的春色,也无需带走,因为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我们无权拿走,也没资格占有。

这世界的一切也都不属于任何人。

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明时节 独游阳明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