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镜面王帮助臣民破除所知障,你该如何面对新事物呢?

当遇到别人意见与你相左时,你是坚持己见,还是两厢对比后再做出判断或选择?当遇到不熟悉的事物,你是退缩不前还是保持浓浓的探知欲?当了解到一种全然陌生的宇宙真谛,但与你自小的认识、经验都违背时,你是全然否定,还是愿意去探究从未见过的世界?毫不夸张地说,机缘巧合的正确选择决定了你幸福的高度。曾经就有这么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向我们阐述全面看待问题的重要性。

在古印度时期,有一个颇具智慧,名叫“镜面”的国王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信奉佛法真理,严持戒律,依教奉行,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其率土之滨,大部分臣民却不辨是非,不明正法,信奉邪门歪道,怀疑日月的光华,反而去相信萤火的微亮。因此,镜面王感到难过,他为众生不明信因果,不修学正法而苦恼,总想用什么办法来告诫臣民,让他们改邪归正,走上正途才好。

有一天,镜面王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召集大臣说:“你们去把国境内天生就是盲人的人请到宫里来吧,我有事要安排。”大臣按要求很快就找到了一群盲人,带回了宫。镜面王高兴地说:“好极了,你们带这些盲人到王宫前的广场上集合,再去牵一头大象来。”消息传开后,臣民们都感到十分好奇,不知道国王今天要做什么事,争先恐后地赶来围观。

镜面王让盲人们一一上前摸象,再各自描述大象长什么样。

大象身体又高又大,相较之下,盲人们显得又矮又小。受身高所限,有人摸到了象腹,有人摸到了象脚,有人摸到了象尾,有人摸到了象牙,有人摸到了象鼻……真是个个不同。

摸着象腹的人说大象像一面鼓,摸着象脚的人说大象好像水桶一般,摸着象尾的人说大象像扫帚,摸着象牙的人说大象只有尖尖的角,而最后摸到象鼻的人说,大象就像一根粗绳子……

这群盲人吵吵嚷嚷,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不对,有人还坚持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

看到这种情况,在场的其他人大笑起来。

镜面王神情凝重地说:“你们不必争论了,你们仅仅摸到了大象的某个部位,就认定自己了解大象的全部。”

接着他又对在场的其他人说:“臣民们啊不要笑,你们与他们难道不是一类人吗?你们固执己见,不深入学习佛法,却听信那些外道的不究竟之法,还满以为掌握了宇宙真谛。这与盲人摸象有何区别?都是犯了所知障啊!”

臣民们目瞪口呆,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好似盲人摸象,也常常犯所知障,拿自己已学到的知识、经验去对治未学、未知的新知识。殊不知,人的眼界极其有限,以“我认为”“ 我觉得”“我知道”来判断事物的好坏、真假,容易有失偏颇,认片面为全面,就如同井底之蛙看到的那一片天,误以为是整个天空,而顽固把持所知障者很可能失掉一切幸福。

南无羌佛在法音里开示,人从生下地那天开始算,如果活一百年,每天读一本书,到死也不过读三万六千多本。而世间的书籍何止三万多本,可以说是浩如烟海。释迦世尊在娑婆世界传下八万四千法门,全部精通者又有几何?而人间的佛书只有龙宫的30%,而龙宫的佛书又只有天上的30%。人穷其一生难能精通所有的佛书……惭愧谦虚,踏实修行吧。遇到新观点、新知识、新事物时,先不忙着排斥和否定,需两厢对比、探究,深入分析后方懂得哪种是真理。在修行过程中,我们不断获取正知正见,就会把围困我们的所知障逐个打破,向幸福出发。

当遇到新事物或新概念时,你不妨从“盲人摸象”与所知障的角度思考一下吧,说不定会有新收获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镜面王帮助臣民破除所知障,你该如何面对新事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