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统一后的策略

前面讲了秦始皇亲政和秦始皇统一六国,今天讲最后一部分,秦统一后的策略。

秦始皇在灭了六国之后就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但是俗话说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天下是打下来了,但是怎么管理却比打仗要难得多。

首先,六国虽然被灭,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是心甘情愿的,各国贵族肯定都想着如何复辟,为了永除后患,秦始皇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

一个是销毁全国兵器,因为秦始皇想象的是统一后就不用打仗了,武器留着自然就是后患,所以他将收到的兵器全部运往咸阳,铸成12个巨大的金人,每个金人大约有29吨,代表北斗星周围的12颗星,安置在一座祭祀北斗七星的庙宇中;第二个是夷平六国原有的城墙及其他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险阻,现在统一了,也不需要防御了,一旦有人要造反,也没有防御的天险了;第三项是“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就是把原来六国统治者以及依附于他们的贵族和官员,全部迁到秦的首都咸阳来,这十二万户贵族原先的封地、特权都没有了,自然也没有造反的能力了,来到咸阳之后,秦始皇为他们修炼了宫殿,还定期为他们发放补贴,从这个层面上讲,秦是实施了非常仁厚的政策了,但是最后推翻秦政权的依旧是这些旧贵族们。

第二,稳定住政权之后就要开始“融合”了。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是独立的王国,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自己的度量衡,有自己的货币,秦始皇要想整体管理他的天下,这些都要统一起来。

统一度量衡。度是长度、量是容积、横是重量,从前各国这些测量的数据虽都差不多,但是具体又都不相同,秦始皇给了大家统一的标准,各地之间做交易就方便了很多,国家在收取税收时也有了统一标准,管理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由于度量衡在使用中受到磨损,产生偏差,为此秦明令规定,每年都要对度量衡进行检验,校正。

统一货币。币制的不统一,严重阻碍着各地商品的流通及统一国家的财政收支。所以,秦始皇下令统一全国货币,一个是将铸币权收归国家,禁止地方和私人铸币,其次,明确规定货币种类,秦朝的法定货币为黄金和铜钱,黄金属于上币,铜钱属于下币,铜钱统一为圆形方孔钱,上面铸有“半两”的字样,被称为秦半两。

统一文字。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基本结构虽然相同,但字体繁简和偏旁位置却有差异,李斯受命统一文字,他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小篆,并写成范本,在全国推行。

车同轨。在秦统一中原之前,各地的车辆大小都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后,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有不便。秦始皇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以方便全国各地车辆往来了,这叫做“车同轨”。

第三,设立郡县制。

好了,各地区之间的交融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稳固政权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强大的原因是因为分封制,如果秦统一后继续使用分封制最终还会形成各地割据的局面,于是秦始皇就接受了李斯的建议,设立了“郡县制”,郡县制是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后来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这样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

其实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制度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而行省制度也是以郡县制为蓝本不断演变而来的,郡县制也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但是秦朝统一的时间并不长,郡县制站立并不稳,后面的很多朝代还在继续延用分封制,这也成为国家还会继续分裂的原因之一。

第四,修建万里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军事防御工事,从西周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就是发生在长城之上,长城不但能够防御,还能够通过狼烟来传递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开始修缮和连接各国之间的长城,这才有了真正的万里长城之称,关于秦长城还有个“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秦长城的劳民伤财、害死不知道多少百姓。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长城也成为了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线。

第五,焚书坑儒。

统一了国家之后,还要统一人民的思想,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公元前213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史书,民间只允许留下关于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因两个方士私自逃跑且诽谤皇帝,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方士坑杀,史称“坑儒”,其实坑儒坑的并不是儒生而是术士。

焚书坑儒是历史上一次大型的思想上的倒退,秦始皇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毁灭了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


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确实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百姓的承受能力,各处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百姓的生活痛苦不堪。公元前209年,中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大型的农民起义,就是陈胜、吴广起义。当时朝廷征发贫民戍守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因为迟到也是死罪,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的军官,就发动了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农民起义在政治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还不足以动摇秦朝的国本,但是人民反抗的苗头已经出现,底层人民的反抗一定是忍无可忍的爆发,那么政权也就变得相应不稳定了。

因为也就是在同一年,随着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和刘邦也纷纷起义。这时候起义的性质就完全变了,项羽是前楚国封建贵族后裔,秦朝建立后,这些贵族的利益受到严重的影响,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反扑,由他们领导的“起义”眼光比单纯的农民起义更长远,目标也更明确,因而对秦朝统治阶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也就更强大。

秦始皇有两个比较著名的儿子,一个就是他的长子扶苏,扶苏为人宽厚仁爱,刚毅坚强,得到秦始皇厚爱和文武百官的扶持,是命定的皇位继承人,但是公子扶苏因为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被秦始皇发配边疆,秦始皇在出巡途中重病,他发现自己身体不好后急召扶苏赶紧回来继位,结果没等到扶苏回来就去世了。

当时把持政权的是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这时候李斯就做出了一个特别错误的决定,就是扶持昏庸无能、一心享乐的秦二世胡亥上位,他把召回扶苏继位的懿旨改成了赐死扶苏,就这样很可能成为一代明君的扶苏就死在了边关。李斯当时认为胡亥比扶苏更好控制,可是却不知道他听信谗言、草菅人命、禽兽不如,不久后胡亥就在赵高的撺掇下杀害了李斯,胡亥最后也被赵高逼迫自刎而死。

胡亥是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最强败家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去世的时间是公元前210年,秦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207年。也就是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了12年来治理国家,到了秦二世在位3年秦朝就灭亡了。

秦灭亡之后就是楚汉之争,时间是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共5年时间。楚是指西楚霸王项羽、汉就是汉王刘邦,开始时项羽强大,并不把刘邦看在眼里,他想在“鸿门宴”中杀死刘邦,但是因为一念之差,让刘邦逃走了。项羽这个人高傲自大、不善于用人,而刘邦知人善任,因势利导,最终刘邦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建立了汉朝,而关羽四面楚歌,自刎于江东。

自此汉朝的统治正式开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始皇(三)统一后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