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感

          对这些日子做一个简单的陈述。我一直热衷于在网上看各种文章,各方面都看。前些天对我们学校男神女神墙上的一个说说做出了评论:面对巨婴式父母,残忍即是慈悲。下面有个人说 她居然在评论区看到了咪蒙,虽然没有证据,但是我感觉说的就是我,是不是暂且不去考究。来看看内容,那个说说的内容大致是一对情侣相恋,刚刚毕业。但双方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就在本省,为了这个事情双方争吵了好些次,最终分手了。男孩子就不理解,相恋的人为什么走不到一起,他认为心中有爱,就是该无所畏惧。

我在其中理解出一个词叫做界限感。简单来说,就是不管是多么亲密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一条不要试图去逾越的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以及选择的权利,不要试图以爱的名义来进行伤害。

保持界限感能提供更好的教育:

可能是中国历史背景的缘故,中国的父母大多数都没有这么一个界限感。从出生开始,父母就在刻意模糊这种界限,从小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都有听到:

小屁孩,你什么地方我没看过,换个衣服还躲着我们。

你都是我生的,看下你日记怎么了?

长大后:

你报的什么专业,不要报这个,将来不好找工作。听我的准没错!

选什么外地学校,就在本地。又可以离我们近一点,到时候你找不到工作我们还可以给找找关系。

你看看你找的什么男朋友(女朋友),赶快分了,我给你找个有钱又漂亮的(又帅的)。(在他们心中,找对象要符合自己的标准,而不是孩子的标准)

他们认为孩子的是自己的,自己是父母,所以我不仅仅有发言权,我还有决定权。

界限感能准确的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定位:

  G和L一直是一对好朋友,从三岁开始就认识一直玩儿到大的,十八年接近二十年的交情了。借用徐情妮的一句话:友情以上,恋人未满。但绝不是备胎,是个很珍贵的存在,失去甚至比失恋更痛苦。不想变成男女朋友,因为太贪心想要一辈子。朋友可以一辈子,恋人往往互相伤害,变得老死不相往来。只谈心不贪心。有“你不说我不问,你想说我听着”的默契,即使各自有了男女朋友,还是能轻松相处。你走,我不送你。你来,风再大雨再大我都去接你。

  G突然想皮一下,在L的朋友圈评论了一条,L对G对说:我觉得你还是把那条删了吧,不然感觉像是女生评论的,毕竟男女之间就算耍的再好也还是应该有一定的距离。这句话让G突然惊醒了,好像是这样的,有些时候还是需要提醒一下才能反应过来。一些事物的特殊对待让他没注意到一些该注意的地方。还是得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才不会产生一些不该有的美丽误会,才不会发出我把你当朋友,你却想泡我的感慨。

  界限感还有助于寝室和谐:

Q常常在我们面前吐槽,她有个室友老是不经过她允许就拿她的东西,这就让她很烦。室友要是给她说一声她也不会不同意,但是就是不喜欢这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我是你室友,但不是你妈,关系好不代表这些东西就是你的了,而且有一些东西是好友送的,或者说我不想和其他人共用的”,做一个假设画面,如果每次室友想用的时候时候都给Q说一声,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室友直接说这个你直接用吧,没事,这个东西你想用就用。完全是有这种可能性的,二者后期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过程却不一样,就在于对界限的把控,或者说对距离的掌控。

距离是会产生美的。其实在这当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去把控这种距离,类似于追女孩子,朋友给我说女孩子不喜欢太舔的男孩子,但是女孩子又喜欢男生为她做一些让人感动的事情。还有一些话:“舔狗终将一无所有。””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谁又愿意当舔狗呢。”这种距离感与界限感又如何来保持,我一直都想要去寻求一个答案……

不过个人认为,不管是任何状况,拥有一定的界限感,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对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种尊重的体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界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