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知行合一王阳明》 04

十行采集:

心学入门课——大学问(心学解《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人人都有良知,与生俱来,不必外求。有良知的人能把天地万物都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良知被遮蔽了就会做出恶行。所以说“光明自己的良知”(明明德)很重要。

2.良知的有无不是你说有就有,必须要知行合一,要到事上磨炼,要致良知。要光明你的良知(明明德),必须到在万事万物上(亲民)。否则就成了禅宗,只说不做。

3.所谓“至善”,是“明德”“亲民”的终极法则。 “至善”的显现,表现在立刻能肯定对的、否定错的。止于至善,就是按良知指引做事。

4.如果你知道至善就在自己心中,而不用向外面去寻求,这样意志就有了确定的方向,从而就没有支离决裂、错杂纷纭的弊病了。

5.只有让自己的良知正常工作,才能做到定、静、安、虑、得。由此可知,良知并不仅是一种美德,还能助你做成一切事。

6.“致”就是达到的意思,所谓的“致知’”,指达到我心本具的良知。孟子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知是知非的知性,不需要思考,它就知道;不需要学习,它就能做到。这是天命赋予的属性,这是我们心灵的本体。

7.系于事上的心念端正后,知识自然就能丰富;知识得以丰富,意念也就变得真诚;意念能够真诚,心情就会保持平正;心情能够平正,本身的行为就会合乎规范。

8.天下一切事,都是你良知的事。

9.人有建功立业的心没有错,但千万不要把这种心当成常态。我们应该时刻格自己的心,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你把自己锻造成一个良知光明的人,这种机会总来找你。

10.年轻时涉世未深,内心浮躁,心不定就难成事。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一行精华:

天下一切事,都是你良知的事。

知止定静安虑得。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感受,启发,行动:

一篇《大学》,用心学理念来解读,鞭辟入里,清晰阐述了从渺小个体,成长到成就伟大事业的全过程,而其核心起源,正是个体心中的良知。整个过程就是致良知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知行合一王阳明》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