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意义》作者: 王德峰

。。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442]

。。ISBN: 9787532967254

。。内容简介。。

没有意义,我们将无法生活。但是,我们对于我们日常的意义的基础从未追问过。倘若我们追问今天的成功人士、当代英雄,追问他们的成功的究竟意义,他们的回答将始终只是“成功即意义”,“成功就是我的生命价值的实现”。

我们背负小小的行囊,走在这时代的荒野上,去体验生命本身的价值。我们为了一些不起眼的,却又真切的生命意义的实现,付出我们的辛劳。尽管这些意义在这个时代的标尺上没有位置,但它们真实。我们在这些虽不起眼,却又真诚的努力中获得我们真实的愉悦。

不必害怕精神上的流浪,在这种流浪中,我们也许真的会发现绿洲。当宏大叙事已经解体的今天,叙事并没有停止,而是化为了一些小叙事。在无数的小叙事中,我们重新编织起生命的意义。

所以,我要用一种形象化的语言说:“背上一个小小的行囊,去做一些并不起眼的小事情。”


。。作者简介。。

王德峰,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被学生誉为“哲学王子”

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

1982年起在上海译文出版社任编辑

1987年重回复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1998年获博士学位

2021年从复旦哲学系退休


。。短评。。

#

绝版的《寻觅意义》终于出新版了!感动!书中印象最深的当然还是王老师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这篇让我第一次意识和思考中国哲学的魅力,受益匪浅。同时书中的其他讲演放在今天看仍然意义非凡,理性,科学,现代性,全球化……这些词在如今大众认知里几乎都是很好的词,我们将理性和科学视为唯一的真理,将现代性和全球化视为未来不可逆的趋势,却忽略了它对我们的异化和物化。要有效率,要赚更多的钱,时代的浪潮卷啊卷,让我们在其中无头苍蝇般乱转,不再思考和寻觅我们真正想要的人生。也许哲学的现今意义就在于,它帮助我们抵抗这股异化的浪潮,让我们脚步慢下来,倾听自己的心声,领会自己的命运,在感性中充分挖掘和感受活着的乐趣,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

#

小时候总是好奇中二顽劣叛逆青年如我,莫非某一天也会变成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不成?直到有一天我听了哲学王子的讲座,我秒懂了当年父辈看我的那个眼神

#

年轻的朋友尽可慢点来,寻觅意义、精神家园、读懂王德峰和他的书,是中年以后的任务。你只要知道它就在这里,你碰到大麻烦的时候随时可以来,这里能解决你的一些人生疑问

#

高端读者尽可随意,低端读者如我只想说,王老师真实地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把一个紧绷绷的人变成了一个松弛的人,不再以唯一的眼光、唯一的价值看待世界。

#

张三纯粹让我开心,而王老师给我的远远不止一乐。

#

对于生命意义的寻觅只有当我们把时代的意义标尺真正领悟到了自己的内心,才能形成我们的生命理想,我们的时代缺失了关键的一环,从历史与哲学中所得到的对于时代当下的批判与否定中我们未曾寻觅到时代赋予的意义基础,这是我们今天最大的困惑。

在普适价值观背景下,人们所寻觅的对于成功价值的意义形成了生活的基本方向,一种以数量的增长,权力的尺度来衡量的奋斗目标来丈量的生命态度,最终给予我们的是非精神价值高度的生活理想,即生命理想抱负,然而这并不能给予我们对于非理性意义的心灵,亲属关系的体系,没有以心灵归宿的生活意义体系,又何处以为家,又如何构筑生命意义体系?

哲学是一种意义阐发的理论,哲学无法凭空提出意义,哲学解释世界,是为了让新的意义有可能出现,他必须通过对当下世界本身的原理阐发,即对当下世界的意义基础的阐发,让新的意义有可能生成。

叔本华对生命意志论的比喻:理性是不会走路的瘸子,但它有眼睛,它能判断,能看。它骑在没有眼睛的意志身上。意志能走路,有力莽撞。是意志规定了成长与进化。我们的知觉,想象,认识,这些活动均源自于意志。

生命是痛苦的,但我们为欢乐而生,每一份欢乐均应表达为痛苦的暂时排除。

痛苦是生命的本质感觉,生命也是通过痛苦来达到自我意识与自我保持的

人生来的第一句嚎哭,就是表达痛苦。而后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对死亡威胁的抵抗。直至彻底失败为止,外婆临终前几天她反复昏厥苏醒,全天数以十次以上,这是生命意志对痛苦的抵挡,当时代歌颂着进步与文明时无休止的欲望得以更新迭代,恰如其分的是人类对个体精神的探寻无法跟上欲望几何级数的增长,于是更多的痛苦来临了。解脱欲望与理性的捆绑束缚就如同佛学中了脱生死的涅槃,站在虚无之中返观生命的种种,这或许是解脱生死之别的方式,但是站在群体意识与观念面前的你又究竟是谁呢?眷恋人世等于眷恋镜中的自己,如同怪物一般站在眼前的又是谁呢?毛骨悚然。

在超脱生死的边界内探寻深邃而又可怖的生命本体,我当甘愿平凡。如同流浪在沙漠中去寻找绿洲,在星辰映照下,像一位航行者,在微亮的星光下摇曳着航行,即便无法触摸到璀璨的星河,但在映入眼帘的倒影下,它也并非远在天上,而在我的心灵深处。

#

做为一枚两个娃的父亲,王老师这本书对我受益非浅,无论是个人还是在教育这件事上。

如同好的美食只需要简单的烹饪,好的智慧也是深入浅出,春风化雨

这本是王老师人文演讲录集,有些篇目之前在B站看过,这次比较系统整理成集,看着更舒服,算是把欠王老师的票补一补

聊一点小小的读后感

一.众生之烦恼,正是智慧产生的地方

佛法在世间,天道在人民生活中,众生的烦恼以及克服烦恼的努力,就是天道之体现。用惠能的话说,“烦恼即菩提”,不要害怕烦恼,烦恼倒是用来修行的,烦恼是修行之资具

看到这点的时候激动得差点流泪,认识到这种烦恼的普通存在,不害怕,不急躁,然后在烦恼中修行,在生活,在工作,在辅导孩子,在婆媳矛盾,在各种破事中修行,首先承认他,不逃避,不抗拒,基本就过了一半,其次很多烦恼只要你觉得这个不是事,肯定会过去的,没有过不去的坎,基本上就不是事。有了这个心法加持,生活,工作和育儿的很多烦恼就随风而去,以身试法,确实解决了生活工作中的很多破事,第一次知道智慧这么好用,睡觉也睡得特别香

二.寻觅精神家园,安放好自己的无限心

寻觅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是王老师多次演讲经常提到的主题,从历史,文化,科技,经济多个角度讲了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的精神家园缺失,即如何在有限的世界安顿好自己的无限心,这章节讲得很精彩,动人和实用

首先是近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传递着单一的价值观,所谓的成功不应该只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不仅只有高学位,高权位,高财富是成功的,菜做得好,手工活好,技术好,漫画画得好也是值得称赞的,而这些可以从自我做起,同时给孩子身体力行的传递这种观念,也就不会经常出现辅导孩子鸡飞狗跳,亲子关系恶化,父母焦虑这种,这里是觉得很多做为父母的可以看看,王老师讲命理学这个也是经典,不信命无以为君子(华子点起),会让年轻父母减少很多没必要的焦虑,我跟孩子的关系比较好和融洽,得益于此,同时看的时候也会不时想起小时候父母对我的教育,就是少管,闭嘴,关键节点说一下,让自己得以充分的野生自由成长;

其次就是安顿好自己的无限心,之所以有各种烦恼和焦虑,就是在有限的世界(物质及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自己的无限心,如做了区长想升市长,做了市长再升省长,大人是赚了100万,想500万,想1000万,小孩子是家长觉得拿了班里第一,就想年级第一,全区第一;这个无限心就是根源,如何根治,我们并不是特例,先贤给了我们很多智慧,王老师用很多维度讲了这个问题,特别是阳明心学,用出世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做入世的事,心不安顿好,各种烦恼来,吾心安处是故乡

最后,就是让我觉得以前在学校读了假书,王老师怎么能把哲学,讲得这么有趣,实用,津津有味,深入浅出,深得我心,值了,推荐

#

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边读边流泪,因为我被深深的感动了!所以我不想过多的解说本书,真正的知音,自会有那样深深的感动。

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有对自我的觉察,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即:肉体处在幻灭之中,精神处在虚无之中。他总是要寻求一种普世而超越的价值,只有在此价值中,他才能安然处之,正如鱼儿需要深水,鸟儿需要天空一样。

在当今这个伟大而糟糕的时代,我们的肉体享受到了最大的丰富,可心灵却逐渐萎缩干瘪。因为自从“上帝已死去”,“传统被埋葬”,我们的精神失去了家园,我们的灵魂感到惶恐。在今天,让我们重新站在大地上吧,心怀对生命的尊重,对大地的虔敬,一起创造属于生命本身的意义吧!

书摘

深刻的情感是我们认识真理的起点。

在感性中,它虽然超越,但还是和物在一起。

唯有信念,才始终给我们以内心的充实和对人生浮沉的超然态度。

珍惜我们唯一的一生,种下慧根,让这一生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总是活得富于意义。

科学训练我们的头脑,却把我们的心扔在一边。但是,心是扔不掉的,当我们遭逢与命运有关的事情,它就真实地在场了。

头脑能处理的是烦恼,而非痛苦。痛苦在心里,而不是在头脑里。凡痛苦,都涉及命运。

我们无法满足于一个纯碎科学理性的世界,我们不甘心在利害得失的关系中被压抑。我们不仅需要趋利避害,我们的生活还要有一种意义。

人类生命的尊严,人类生命的幸福感,都是人自己树立的,同时也是由人自己来加以摧毁的,这是人类最大的悖论。

我们应当甘愿平凡,在这个时代当中,我们没有崇高的苦难,只有琐碎的苦恼。那就让我们都站在大地上吧,用我们平凡而朴实的努力,展现出人性的价值。

我们背负小小的行囊,走在这时代的荒野上,去体验生命本身的价值。我们为了一些不起眼的、却又真切的生命意义的实现,付出我们的辛劳。尽管这些意义在这个时代的标尺上没有位置,但它们真实。

#

对于网络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正如作者(王德峰)在书中所说之言,值得成天在网上爬行的自己思考:

    一味信赖网络,意味着

    我们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各种人的各种想法的跑马场,

    却唯独没有自己的思想。

    举凡一切现实生活中的愉快、幸福,总是要求面对障碍

    并且克服障碍,总是需要感性的力量。

    在感性的抽象化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我们也许可以获得一条躲避现实的道路,

    但我们的真实的力量却始终还在于直面现实。

    文明的真实基础永远不是虚拟的网络世界,而是人的真实的感性生命的发扬。文明的每一种成果都来自我们的感性生命的力量。

#

一同学向我推荐的时候说,这书没有《哲学导论》那么学术,更贴近现实。他说的时候我已经读了一半,并且上完了一个学期的王德峰的哲学导论课。

读完全书后发现好多他课上常讲的“段子”也在书中有出现。仔细想想,这些段子还确实颇有深意。

比如爱情:爱情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不fall in,便谈不上爱情。拿一本《爱情心理学》去找对象,这里面没有爱情。

热恋的时候,“你不愿意相信爱情和一个苹果是一样的东西,它慢慢地成熟、丰满,而后又慢慢地腐烂,直到最后消失”(《人文研究与“书呆子”》)。在失恋的时候,爱情问题不是理性问题能解决的。理性告诉你“天涯何处无芳草”,你能理解,但那无济于你的痛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因为这种痛苦属于心灵。由此他说明了人对无限的渴望,以及理性的局限。

于是从这个小小的例子上我们得以窥见迷信理性力量的当代文明之症结所在。资本和科学的力量把我们的生活逼入了“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的二维平面中,没有为我们每个人的个性留下任何空间。

再比如存在:要知晓存在也就是要知晓非存在,即虚无。然而虚无(nothingness)不能成为认识的对象,因为我们不可能konw nothing,这变成了一无所知。虚无只能领会。

他就用这样近乎玩文字游戏的手法指出,西方文化的那种理性规范的精神遭遇虚无的必然。“绝对知识”的上帝已死,无法给予欧洲社会这艘大船拯救的许诺。这时,中国哲学就体现出了其价值所在。

中国哲学思想的主题是“从人类最真切的生命感受和生命情感中阐发出普遍真理”。相比西方“理性规范的精神”,中国是“感性生命的精神”,这是对“道”的不同领会。但是即使中国文化能“在有限的感性存在中通达无限”,仍有其自身的悲剧。

中国文化遭遇虚无,表现在《红楼梦》一书中。上课的时候王德峰好几次说,曹雪芹就是中国的尼采,因为他看到了儒家文化理想的没有出路。这在本书中《<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悲剧》一篇里有详细的论述。

……

其实我的哲学功底还是太浅,不足以领会此书所包含的许多智慧。因为缺乏古典音乐和艺术修养,在读到《漫谈西方古典音乐》那篇时还真有点不知所云。但是正如此书的书名“寻觅意义”,哲学是寻觅意义,读书亦是。这本书确实让我对生活有了些许更深刻的感悟,那么我也算是觅得了一点意义了吧。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觅意义》作者: 王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