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饼子
在我们的这里,谈这个话题似乎都是禁忌,谈不好就属于出格,于是当引进西方的一些文学作品时,有关这样的话题内容,在艺术鉴赏和审美层面上,我们几乎就成了一种瞎子的状态,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有人说这也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不谈有何妨?我们都知道,关于性在西方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不管是绘画还是神话,还有名著等等,都沿着一定的历史发展,向前推进,在不断的鉴赏和审美过程中,完成对这个元素和内容的探讨和思考,它影响的不仅仅是表面人与人的交合,而是与我们生活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纲常伦理的认识!
如果真要把这方面的艺术审美,概括性的总结一遍,篇幅肯定是不能允许,因此我今天只是撕开一点,给大家稍作解释,我想只要稍微对此有点客观理解的话,总会在这里找到一些新的认识途径,要谈论这个问题,要在文学范围内谈论这个话题,首先我们要知道文学是什么?我在之前的关于文学的文章中提到过这个,今天我只是将核心观点拿来进行文章的内容阐述,文学在我们国度曾经有过两个认识,一个认识是文以载道,就是文学是做什么用的,当然只要懂文学的都知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种认识被否定了,之后就是文学是关于人的一门学问,两者的最大区别就是:后者的主体是人。
而不是之前的文学是为了某些集体表现某种意识和宣传,一旦重新认识文学之后,那关于人的方方面面,就不得不在文学中有所展示,如灵魂、自我等等,当然“性”是一个不可缺席的一个元素,人的本性如果缺席,这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文学,我们要进行艺术上的认识,甚至是鉴赏和审美,必然要我们放眼世界文学这个大环境中,不然谈不上审美,更不知何为“美”,为什么艺术审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也可以跟着这个话题顺便去了解一下。
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文学内容里,关于性的展示,从《十日谈》到《忏悔录》,再到《查泰来夫人的情人》,这一路走下来,其实是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一个关于“性”的世界,从开始的十日谈里那种朦胧的如缕缕晨曦的感觉,到之后的忏悔录里,开始冲击禁欲的禁地,到之后的《查莱特夫人的情人》那完完全全的颠覆禁忌,这就像一个观念从开始到成长,到完全独立的一个过程,很清晰,很完整,最后在劳伦斯笔下,性已经是战胜一切的真理,什么禁忌、道德和信仰,一切的一切都被性踩在了脚下。
为此在他们的认知中,本性是不容被侵害和压抑的,这是人性中最坚固、最自然的阵地,在这一路走下来的文学里,阐述了肉体感受是超过一切外来意识的绝对真理,说白了就是相信自己的感受,剔除所有的外来强加的意识!就像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里看到婚姻被金钱摧毁,同样在中世纪,他们认为性欲也是被外类意识被摧毁的其中之一,有摧毁就有反抗,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反抗,当然性也不会缺席,但唯独性反抗的时候,却总会被一层层的意识道德所包裹,通过《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我们看到了这种反抗的胜利。
看西方从觉醒到浪漫,从浪漫到反抗,我们再看看我们的东方,从《金瓶梅》到《红楼梦》然后到民国之后,关于性在文学作品里的历程又是怎样?透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对价值的认识,放眼世界文学环境,也是我们东西方对这个元素的整体性阐释,与西方相比,我们的牢笼却要坚固的多,原因是西方的牢笼曾经是上帝设下的,而我们的牢笼是纲常伦理设下的,反抗上帝容易,反抗封建伦理却是很难的。
存天理灭人欲,就像孩子喜欢吃苹果,大人告诉他是苦的,然而在《金瓶梅》里,一面是苦苹果,一面是西门庆津津有味的品尝着苦苹果,由于文学在这时代,我们的认识与西方的截然不同,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差异,如果换成西方人写潘金莲和李瓶儿可能会是另一种姿态,但我们这里,由于没有一种自我意识的存在,人是生活在秩序和关系之中,因此两个悲剧人物就变成了生前被封建社会吞噬,死后又被世人唾弃和辱骂!其中李瓶儿要好于潘金莲,但在文学艺术上,李瓶儿恰恰是没有了灵魂的人死活人一样,就这样有血肉,有灵魂的反而是另一种命运的悲剧,灵魂和人味不是被作者抹杀就是被道德抹杀!
对比整个价值的扭曲,就是一种封建社会的心理扭曲,两种文化结构,最终体现的是两种文学内容表现,封建性意识的扭曲就在于:一方面是以男性为主题的纳妾补充婚姻制度,一方面又肯定了这种对女人占有不合理,而实施的禁欲道德规范,这样就造成了男人的纵欲与女人的禁欲,变态心理自然就会产生。
这种扭曲之后,就出现了《红楼梦》为之矫正,后者的出现矫正了西门庆的占有欲所带来的人性泯灭,但贾宝玉的故事最终是悲剧的,与之形成鲜明的悲剧审美,我们看到了封建伦理允许西门庆占有无数个女人,就是不允许贾宝玉爱上一个女人,从宝钗的什么都懂,就是不懂爱情,与林黛玉形成了一正一反的独特表现。
从《红楼梦》之后我们看到很多的小说都有过关于性的描写,大多都是一种压抑和变态,就像郁达夫的《沉沦》一直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天终于在我们这里,把这片遮挡千百年暗淡云团给拨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我们看《黄金时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遗憾,就是最终王二没有和陈清扬结婚,但他们最后见面的时候却是还描写陈清扬和“小和尚”之间的最后一夜!
整部《黄金时代》王小波都是想表达一种本性与意识形态的抗争,大家可能都知道禁欲是一种意识,但没有发现“婚姻”也是一种意识吧,王小波一概没看在眼里,他把愚昧时代的禁欲与婚姻制度一同对待,因为陈清扬最后爱上了王二,他们的性可以藐视那时的所有禁忌,包括婚姻,也就是说王小波是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来写本性与意识的抗争!这和封建意识完全相反的一个逻辑,封建伦理禁忌是你可以玩女人但你不能有性意识,而王小波笔下却是我可以爱,可以有随意的发挥性意识,但我就是没有其他所有的外来意识,包括婚姻!
王小波为什么要这么写,其实我们稍微拿出一个例子就能明白,如当今很多婚姻背后的肮脏交易,只要有这个,就没有人会进行道德的谴责,而性行为再纯洁,也会被人认为是下流行为,抛开本质,除了性,其他的都是外来强加的!这让我想起一个新闻,就是某某教授用手里的权利资源要挟学生侵犯女学生,最终处理方式是,首先去确认女学生有没有自愿的行为意识!仔细推敲,其不合理的在于教授以权谋私在先,侵害在后,意识众多之后,大家都变得首尾倒置,分不清前后,从教授要挟开始,他已经在犯罪,就是利用手中职权才能产生的要挟作用,而我们似乎都在忽视这些。
在这一路下来的文学历史中,性太多的时候都被某些意识形态装扮成了“占有观念”,没有任何的性意识,也就没有了人的自我意识,不尊重人的本性就不会尊重人,文学中的人性美,美在于有没有纯粹的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