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走向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设想

        大胆设想一下:80后、90后加上00后在有生之年能否实现初级阶段的共产主义?有人可能说,你是不是太天真了,多少人才刚刚脱贫。我记得以前看杂志,曾经有人在七八十年代提出了很多看似不可能实现的设想,但是在21世纪初多数已经实现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浅薄之处,各位海涵。

       记得中学时代学习过辨证唯物主义,它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那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我在互联网上查询了一下是这样描述的: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上的描述比较官方,从通俗的角度我认为当前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市场经济条件下导致了供给相对过剩,很多老百姓想去消费但是口袋里面不富裕;二是虽然物质条件整体都改善了很多,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活得累。原因何在?内卷是也。什么是内卷?宽泛一点说,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以称为内卷。例如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是内卷、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是内卷、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内卷、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是内卷。以上是对社会主要矛盾理解,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哪里?是科技不够发达吗?我们的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化到了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农业具备各种机械化技术,工业有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原来用上千人的工厂我们现在可以减少到一两百人,将来还可能减少到几十人甚至几个人。我们有足够多的技术提升劳动效率、生产效率。是社会的供给不够吗,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房子、车子还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线上线下的广告、促销活动五花八门。那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我觉得是人性使然,人性的善没有被充分利用,人类的恶缺乏足够的制约方式,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内耗比较大。


         那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可以考虑从两大方面去着手。

         一是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认知水平才能托高一个民族的发展下限,完善教育是提高认知的有效途径,是塑造民族之魂的不二选择。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将我们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有机统一起来。有人可能说,你这不是在搞文化复辟吗,能不能不要老是拿出那些陈芝麻烂谷子说事?我想说,我们祖先的智慧是几千年历史的结晶,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我们现如今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也是在先人的奠定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取得的成果。百层大厦,没有下面的的那几层作支撑,便是易倒的空中楼阁。现如今的如果我想发展和超越我们的祖先智慧,首先我们应该先吧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消化吸收了。

     接下来我用最简单的语言概况一下我对传统文化各类分支的理解:佛学,讲的是“无我”,只有断舍离,在认知世界时抛弃掉我们的一己私利,我们才能更加通透豁达的认识这个世界;佛学重因果,倡导持戒、定、慧,灭贪、嗔、痴,倡导不住相布施,说白了就是倡导通过奉献社会来成就自我。道学,倡导心静,尊重客观规律,顺其自然而为,最终达到天人合一、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儒学,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白了就是从我做起,管好自己然后去管理社会;儒学倡导中庸之道、平衡之道,倡导我们做一个控制自我、格物致知的完整的人,倡导尊重社会现实、构建伦理秩序,进而创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综上,儒释道文化能够让我们看的透彻、放得下、拿的起,能够使我们把个人价值与社会整体利益有机统一,既能成就个人价值,又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社会发展的内耗。

      另外还有墨家、法家、《周易》。尤其是《周易》,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尽管《周易》曾经披上了占卜的外衣,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躲过了一次次的文化浩劫而流传至今,它告诉了我们中国人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天人合一、如何审时度势,告诉了我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智慧。


         传统文化教育,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教育,是“爱”学的教育,它不仅能让我们炎黄子孙身体健康、增加智慧,更能够让我们中华民族的心在同一个频率上。真正的信仰,能让我们主动的、自发的把心力凝聚在一起。当然,我们的学生群体如何在不同的阶段学习哪些传统文化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近年来国学文化、传统文化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学习的,但是官方教育里面,我们的传统文化貌似还不如外语课重要。

        建议拾起我们的四书五经、《道德经》、阳明心学,再加上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把这些相关课程有计划的加入到中学及大学教育当中去。

        在此,也许有人会有人纳闷,毛泽东思想怎么又和传统文化了扯在一起了?需要说明的是,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是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处理社会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中形成的哲学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发展和补充。毛泽东思想教我们要积极主动,占得先机;教我们要直面现实、尊重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我们要辩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说传统文化更多教我们要去抑制人性的恶,那么毛泽东思想更多是教我们如何扬人性的善,绽放人性的光芒。也许还有人会质疑,毛主席不是最反对封建文化吗?谈到这里,我们不妨先看看毛主席早年读过那些书。据统计,毛主席早年读过的书有:乾隆丁亥(1767年)刊印的《御批通鉴辑览》58册;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刊印的《礼记精义》1册;《周易精义》1册;同治三年(1864年)刊印的《尚书》4册、《礼记》10册、《诗经》4册;同治八年(1869年)刊印的《续资治通鉴》60册;光绪元年(1875年)夏刊印的《资治通鉴》104册;1926年刊印的《饮冰室文集》41册;另有《十三经注疏》3册、《论语》2册;《二十四史》;《曾文正公家书》;还有关于老子的书等十几种,以及《荀子》、《韩非子》、王充的《论衡》、张载的《张氏全书》、明清之际王夫之的《读通鉴论》;《金刚经》、《六祖坛经》。列举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读过的书中对儒释道均有涉及。可以说,毛主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正是因为有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才能在实践中、战火中诞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二是彻底、全面、分步骤的打造“数字中国”。从《易经》的观点来说,如果中华传统文化是阳,那么“数字中国”便是阴。阳是天,阴是地,天地结合万物才能生存与发展(本观点另有文章详细论述)。中华传统文化解决的是战略性问题,“数字中国”解决的是战术性问题。“数字中国”主要有几大板块构成,分别包括“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体、数字民生、数字文化”。其中每个板块还可以进行拆分,例如数字经济体可以拆分为数字农业、数字工业、数字服务业。


        “数字中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第一,社会契约(主要包括政治契约和经济契约)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重构,社会契约的履行运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闭环。对全社会各组织、个人履行契约的行为和完成情况进行量化,把冰山以下的东西呈现出来,循序渐进的完善价值体系和分配机制。对于政府机构,可以减少人浮于事、吃大锅饭问题,可以加强社会监督;对于企业,可以提升员工积极性,提升组织效率。第二,加强组织协同。让整个社会信息更加对称,配合更加顺畅,提升组织与组织、个人与组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同合作的效率,做大蛋糕。说通俗一点,它能让我们每一个机构、企业,像一个人指挥自己的手、脚、腿一样自如的指挥一群人做事情,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动,提高效率。第三,数字经济使得生产力得到质得飞跃。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生产要素的(土地、劳动、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不断下降,而无形资产(信用、大数据、知识、软件、AI程序)将会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边际成本会接近于零,称为零边际成本。这将会解决人类社会一个巨大的发展难题——资源稀缺,以后可能很多领域生产要素没有稀缺问题,因为它可以无限延伸,可以无限复制,而且它的生产力增加过程中,机会成本是接近于零。这样一来,我们的生产力可以得到质的飞跃。实际上,它会让人类第一次有机会通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当然,只能是有机会,因为数字经济的红利,可能为广大人民服务,也可能为少数人服务。第四,大数据分析,改进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寻找阻碍社会及各组织存在的潜在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各组织的价值权重,优化价值分配体系;寻求组织配置方式,提升组织效率;方便制定更加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第五,进行问题追溯和工作优化得的跟踪。举个例子,我们发现各地都经常会做修路的工作,修了又修,好像有些地段永远修不好,既耽误交通,还浪费社会资源。如果用数字化方式进行治理,某段路哪家公司承建的、哪个人修的、用的谁的材料、哪天修的、用了几年了出现问题、谁是责任人,如果这些都能去追溯,相信重复修路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当然有的朋友会说,我们本来就在大力建设“数字化政府“、新基建、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但是我想说,好做都在做或者已经做了,但是难做的有的时候可能需要一点牺牲精神,因为它可能会给我们的组织和个人带来一定的思想冲击和短期利益冲突,要想做的彻底需要整个社会有广泛的共识和壮士断腕的决心

       当然抓取数字是有成本的,“数字中国“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参考,打造”数字中国“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国家层面上一直在致力于打造数字政府,各级政府每年也都有不菲的预算和资源投入,用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国家在推动政府公共部门加强数据共享、扩大政务公开、服务民生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个人建议,政务上步子可以迈的更大点,可以在资源浪费最严重、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上进行重点推进,例如人浮于事、形式主义的问题,能不能是数字化方式进行工作工作内容和结果的考核;巨额的资金投入基建项目,能不能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质量的考评和追责。技术层面上,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看相关部门的决心。

       经济上我们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做的就很好,各地都推出了数字化转型的优惠政策。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数字化转型更多还是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方式,多地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扶持和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个人认为,企业数字化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它首先是一种思维模式,企业推行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一把手工程。提供资金固然很有效果,但是还有一点我们可以进行加强,那就是我们可以定期把企业老板召集起来,持续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思维赋能。先转变思路,才能改变出路。

      另外,打造数字中国有一点可能要特别注意,数据的采集一定是设备读取或者业务进行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数据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因为一旦数据可以进行人工输入、人工改动,数据的真实性便出现了问题,结果可能就是改革流于形式,反而增加了工作负担

      当然,数字化是一把双刃剑,他一方面能够让整个社会做大蛋糕、带来发展红利;另一方面在能带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第一、数字经济可能加快财富向有一部分人集中,扩大贫富差距。据统计,在美国拥有垄断性的数字平台或数字科技的巨头,包括苹果、谷歌、facebook、亚马孙与微软,他们的市值增长的最快,而且这5家的市值现在就相当于纳斯达克市场前500家公司总市值的20%以上。如何让红利造福于多数人也是要思考和规划的方向。当然,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相信我们的国家在这方面也有响应的举措。个人建议,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数据资产要有都要有集体股权,股权参与分红,分红所得用到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事业中

        第二,算法吃人。算法的吃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各大平台自动根据我们的喜好推送内容,例如抖音、快手,太多时候我们把碎片化的时间用在了短视频平台上面,太多时间我们沉浸在多巴胺的兴奋之中,随着这种习惯的养成,人性中能够控制自我的那部分能力在下降,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性,这点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另一方面,算法压迫人。例如,很多外卖小哥们没有劳动合同法的保障,也没有交社保,可是这些外卖员生活的状态是分分秒秒都被算法压迫的喘不过气来,我们经常会看到外卖员闯红灯、边骑车边看手机,这些行为道路安全增加了隐患,有时外卖小哥也可能因为一个差评被罚款几百元,记得在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个外卖小哥因为一个差评向客户下跪了,而且痛哭,只因为一个差评就要让他损失500元。

         在对人性的塑造方面,我觉得数字化技术和传统文化更多时候是对立的,数字化让人容易放纵自我,更注重自己短期的快乐,可能会弱化人性,但它能提高生产力,你不顺从大势不行;传统文化是强化人性、提高人类文明程度的,因为它更多的让我们注重长期利益、集体利益,更多让我们为了长期、为了集体去控制自我、掌控自我。在这里,我分享两段话给大家。第一段,《大学》第一章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们看到,”知止“是放在最前面的,是”本“。所谓”知止“,就是要有目标,要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要学会控制自己。第二段,《中庸》第一章讲到,”君子慎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事君子独处时,更要谨慎。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遍遵循的规律。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就生长茂盛了。我们可以看到《中庸》也是让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数字化和传统文化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数字化能解放和提高生产力水平,他的负面的影响也需要我们利用传统文化去抵消,这也更凸显了在数字化大潮下传统文化的作用。

      第三,随着数字化政府的不断向前推进,国家机构对个人和企业的掌控更深入、更全面,国家机构权力边界进一步延伸,在能够更好服务大众的同时,也可能会给民主监督、民主问责带来新的挑战。例如,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少数统治阶层可能会利用全方位数字化技术压榨和剥削整个社会群体。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自然不会出现西方社会的问题,但也提醒了我们数字化在服务好民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用数字化的手段协助民众参与政治生活、参与民主监督,同时对高度集中的权力进行平衡和制约。

         传统文化让我们有统一的信念,“数字中国”让我们有统一的行动。有信念,有行动,我们共同的梦想还会远吗?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所有老百姓一条心、一个方向去做事,我们的蛋糕自然会更大,社会的产出可能是现在的5倍、10倍,但高效的产出不需要我们有那么多时间去劳动,或许我们将来每个人每年工作5、6个小时,每周工作4天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我们可以更多的时间去踢足球、参加音乐会。说句题外话,有钱、有闲、有场地、有时间,中国足球想不强都难。到那时,我们的教育会更加完善,我们的子孙后代的选择会更多,滑雪可能不再只是少数人的运动,到那时,更多老百姓的孩子能在冬奥会上夺奖,这其中的意义肯定是不凡的。

       毛主席当年为什么当年发动文化大革命,尽管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并且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但我始终认为毛主席的初心是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前途命运着想。我冒昧揣测,更多的时候毛主席是希望我们能够革新自己的认知,因为主席发现搞了那么多年的建设我们的事业和理想还是有很大差距,很多老百姓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甚至在三年自然灾害时饿死了很多老百姓。看着老百姓受苦、受穷,毛主席心里苦啊。毛主席想,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为什么做了那么多努力,结果还是这样。尽管打倒了反动派、打倒了帝国主义,但是打倒山中贼易,打倒心中之贼难。打倒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容易,但是打倒人心中的“私”难。只到生命的最后几年,毛主席还借用诗词发出这样的疑问,“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主席心里苦,一个人管理好自己的思想不容易,但无奈革掉他人心里的私更难。毛主席自己可以不吃肉,可以年复一年的穿带补丁的衣服,足以证明他与广大老百姓同甘共苦的情怀和决心。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没有探索到更好的手段来发扬人心中的善、创造力,没有更好的手段遏制人的私心和人性之恶。非常有幸,我们伟大的党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解决了很多问题,并一路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但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难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矛盾。我们应当庆幸,我们有足够多的方式来应对这些矛盾。尤其是用数字化这个工具作为抓手、作为管理工具,毛主席的那个年代是真的想用也没有啊。所以我们应该格外的的珍惜,珍惜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一方面拾起我们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彻底、全面、科学的打造“数字中国”。今天,要与不要,选择就在这里。共产主义是老百姓的共产主义,是我们每个人的共产主义,需要更多的人贡献出我们的智慧和努力。

       今天提出这样一个论断,部分内容分析的还不够透彻,或者有些内容存在争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走向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