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001 学问之道:分为 “体用术”

原创 筱轩私塾 

作者 筱轩

这是筱轩私塾的读书笔记(Reading  取R开头)部分的总纲,第一篇更文;约1800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一、从读到写

图片发自App

在蚂蚁私塾的第一年学习,今天结束,每周1本书,共52本。属于走马观花的那种,没有写读书笔记、也没有认真回顾反馈到生活;

一开始完全是被动填鸭式学习,思维是慢慢开启的,大约3到4个月之后,隐约发现自己开始在回顾和思考:面对生活中的一些观念、行为和想法,会想到私塾里提到的形成原因、科学原理,然后有意识的反思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从超级不愿意看书,到自己主动去找书看;真实的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是我加入蚂蚁私塾这一年里,最大的收获。

  从没下笔写过读书笔记,终究是逃不过的,这一年里,脑子里种下了新的概念和想法,见到了无数同学的成长,最终汇成一股强烈的表达欲;像是一座石山,飘来一粒种子,历经风雨,开始生根发芽,探着头冒出地面;潜意识里在吼叫—写下来、记下来;

于是,拖延癌晚期的我,加入了007写作不出局;曾经被500字作文难倒,认为自己不会写、不敢写、写不好的物种;进化到了现在超级啰嗦、每周上交千字作业的物种;没有想到的是还能收到“写的不错”的赞扬(我不要脸的认为是真心在夸我),请让我享受这一刻多巴胺释放的过程。

言归正传,我们读书写作,斗志昂扬的折腾,为了什么呢?

二、学问之道:分为 “体用术”

1

“体 用 术”

图片发自App

学问之道,分为“体、用、术”—欧成效

体:道理,原理;

用:运用,应用;

术:技巧

 

体:即道理,原理,底层知识;类似物理学里的牛顿三定律,经济学里的dT>0(一切自由的交易都是好的);

用:顾名思义,即使用、运用,而这一步是需要充分熟悉我们身处的环境和运行规则;

术:术为技巧。一定范围内针对具体的情况给出的答案技巧。

 

2

“体”“术”到“用”

从“体”、 “术”到“用”:知道到做到,中间隔着千山万水;

我们读书学习的目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从而提升自己的战略高度,从而更好的活着,即学习“体”和“术”,用于改善生活;只沉迷于“体”和“术”是不够的。

PS:学问的获取当然不止的读书这一条路径,这里我们重点说读书部分。

曾经有大半个月的时间,除了工作就是读书,每天几百上千页的阅读量,我学到了什么吗?嗯,走火入魔了,像是一个现实的人进入了虚幻的世界,一度有厌世的苗头;直到被一个长辈敲醒,你看那么多书是为了什么?

我晃着头想,为了更好的生活,增加生命的广度和深度—而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然后幡然醒悟。

我忘了初衷,缺少了转化,缺了“用”这一步,没有完成接触-感知-反馈-调整这一个循环,就容易进入死胡同而钻牛角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时郁郁不得志的才子佳人、百无一用是书生,大概也是如此。

判断一个人别听他说什么,而是留意他都做过什么— 米二 《一人之下》

 

这段话同样适用于分析了解自己,嚷嚷着我要学什么,要怎么样怎么做,这些都不靠谱;去回顾自己做了什么,在哪些事情上花了时间,回馈分析了解真实的自己—这也是《奇特的一生》中提到的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法”。

写作不是为了写而写—写作是思考的过程;是“体”和“术”到“用”的分析和记录。

①真实的记录当下自己的分析和想法(因为我们的记忆是不靠谱的,事后记忆,通过大脑加工,都有美化自己的本能,毕竟谁也不愿意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写下来、记录下来,事后能真实看到,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②事后也可以回顾、反馈和提炼,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不断的完善“体”的部分。写作的根源在于思考的过程,在于你展示出来的思维;关于排版、美化技巧都是术的层面,可以适当追求,但没必要花大量的时间琢磨。

3

“体”为根源

“体”才是根本大道—欧成效

阅读的目的是摄取知识,是获取“体” 和“术”,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最近常感慨,早几年喜欢上读书多好,也许人生会有不一样的境遇。

所谓的早知道都是自欺欺人,现在的一切都是刚刚好。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能看到什么—你所看到的,即是你现阶段能看到的。

一年前,贪心记里晴予提到水库论坛,当时去看了看微信公众号,正好更文是建议重庆买房,看了几眼,“骗买房的”,扔下;

后来反复在贪心之路里,看到圈友们提到欧神,然后再去看,水库论坛的番外篇,涉及到的历史人文哲学、军事和经济,读完醍醐灌顶—直接重塑三观;

恨不能找到一年前的自己,揍个七七四十九回;

这一变化过程,深入想想就明白了,没有在蚂蚁私塾和贪心记这一年的洗脑(此处为褒义),没有从根源上愿意接受新的思想、新的事物,也就没耐心去看,也看不到水库里的精髓内容—根源在“体”,在思维框架,在“知道”本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R 001 学问之道:分为 “体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