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一章聚焦


第一章阅读思考

关于《非暴力沟通》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1.作者提到非暴力沟通来自他对两个问题的思考。请问是哪两个问题?
2.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为什么?有的人认为非暴
力沟通与自己无关,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有暴力的语言。请问作者如何解释“非暴力”一词
在非暴力沟通中的含义?
3.什么是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4作者说非暴力沟通不只是“沟通方式”他指的是什么?
5.借助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什么?

当我们理解驱动自己与他人行为背后的需时,我们便没有敌人。--马歇尔.卢森堡
再一次读这本书,在译者序中,我读到了引起我思考的这样两句话:

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平和。

对此深有感触的是,我们在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查看日常有冲突的对话时,几乎每句话都带有暴力倾向而被“打断”拿出来分析,以至于大家感慨,都不会说话了!
联系到最近的一次家庭冲突事件,关系的另一方,非常的气愤,到了拍桌子、砸东西的状态,只是因为我计划要离开家去远行吗。
大家的分析结果是,因为对方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不可能满足我的需要。
第二句:人们常说,“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我深信,爱的能力取决于审美能力。
反问我自己有爱的能力吗?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吗?
接下来认真阅读第一章,回答聚焦的问题。

非暴力生活

这是我阅读到的另外一个概念。不管是怎样的修炼,都是为了生活在非暴力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有心情去欣赏美、创造美,内心深处才是平静的。
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是贪心。
我问自己,生活赐予了我什么?
赐予我生命,让我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而且生活在和平年代;
赐予我接受教育的机会,让我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让我有幸进入一个不断成长的行业;
赐予我爱的能力,让我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人人羡慕的婚姻、孩子;
赐予我学习能力,让我不断地刷新认知,越来越靠近真实的自我;
.....
我的心中是不是充满了感激,我在贪心什么?
贪心得到更多的收入,实现财富自由,有更多的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那,什么叫做“更多的收入”--最起码可以支付得起我退休后的日常支出,看病的费用,老得动不了时的护理费用等等,这种贪婪来自于对未来自己老去的恐惧,但这不是事实。虽然我不可能预知自己的生死,但我可以选择体面的死去。
至于实现财富自由,不再为钱发愁,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投资,而使得自己有被动收入,被动收入超过自己的日常支出,就会进入“快车道”?那时候我要做什么?
什么是自己要干的事,喜欢干的事?
分析一天中的所读、所思、所做,假设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自己要干什么有意义的事?
旅游,这是享受,是一种贪心。我内心的声音是,我要去诗和远方,我要通过游历增长见识,现在每年有带薪休假,我可以去想去的地方吗?不一定。同时这是我要干的有意义的事吗?好像也不是,只是为了长见识,有谈资,见世面?谈资、见识可以通过各种学习获得,只是需要时间和金钱。见世面是为了什么?体验,体验不一样的东西,说到底还是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为了更多的体验。
帮助别人。好像是一件高尚而有意义的事情。但怎么帮助别人,用何种方式?别人需要你的帮助吗?自己有什么资格来帮助别人?我即使像是“西虹市首富”里的主角,又能帮到谁?帮到多少人?
从所思所想中找不到答案,从所读中找答案,自己关注什么,就会读这方面的书。前几年我在读管理学方面的书籍知识,期望在企业管理中实践,但总是没有机会,财富自由后,自己去办一家企业,高科技企业还是有关民族前途命运的实业?我了解多少?做了哪些储备?企业管理不是我的期望,这个价值只在于企业是自己的,通过企业帮助别人,我起步的可能性都很低,所以只能说是一种妄念,仅仅是在准备自己做管理工作的时候游刃有余。这只是谋生手段的需要,不是我的理想。
最近在读心理学的书,听类似的课程,让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不再生出各种妄想,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自己,这是爱自己的一种方法。
自己修炼的好了,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来看,我还在起点处,这是多么令人“沮丧”的事实。但这一切真的是我的目标路径吗?作为普通人,这也许就是最大的妄念,是真正的“贪”。
回头看看自己的所做,每天上班、读书写文章、学习计算机知识,学习财务知识,为了赚钱实现财富自由。轮回过来,是因为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
如何追梦,做一个合格的追梦人?
无梦如何追?是因为最近思考人生太多吗?
作为一个已经拥有了很多的人,思考自己的离开会给世界留下什么?会留下空缺吗?除了身体,还会有什么缺口?
梦想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书中说“让梦想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转变得以实现”,自己是一切的根源,如果没有这些妄念和贪欲,就可以过上非暴力的生活。
非暴力不是让人变得温顺或听话,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

带着问题阅读

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
语言使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和延续,但往往因为这个沟通工具使用不当而造成冲突。
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难以体会到爱,两个相爱的人都会互相伤害,形成“相爱相杀”的局面?
作者开宗明义提出: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
从我所拥有的来看,第一是生命,是对自己能够活在这个世界的感激,没有生命,无法体验。
我在财富自由后有一个想法就是帮助别人,让大家生活的更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可以看到“乐于互助”这个天性在我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么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岂不是人人都有的目标。
重要的是“互助”,互相帮助,而不是“我去帮助ta”,在社会上生存,我是“社会人”,我的生存靠别人“帮助”,否则我可能既没有吃的、喝的,也没有住的。那我帮助别人,岂非理所当然。我现在的工作,也在让其他人的生活更美好,我在创造美。
思考的两个问题:一是人们如此依赖,如此相爱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有“相爱相杀”的局面出现?二是为什么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尤其是后一个问题,是什么赋予我们力量,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关爱生命?散发出人性的关辉?比如疫情之下逆行的医护工作者,比如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战士们。
我将这两个问题归结为,相爱相杀的问题和慈悲怜悯爱、勇气的生长地(发源地)问题。
在物欲横流,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如何可以做到“依然一片柔情”?
我们人人不想生活在暴力中,但我们往往制造了语言的暴力。语言及表达方式,甚至行为和态度,都会对别人和这个世界产生影响。我们的语言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而自己毫无觉察。又一次在早晨的刻意练习中,自己认为很平常的话被伙伴打断,分析出话语中的暴力。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卢森堡博士把他发现的非暴力沟通,也叫做“爱的语言”。NVC是非暴力沟通的缩写,非暴力沟通就是用爱的语言来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让爱流动到对方身上,而不是通过语言,在关系双方之间竖起一道墙。
在“非暴力”这三个字的理解上,甘地的非暴力原则来源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暴力分为“身体的暴力”和“隐蔽的暴力”,“非暴力”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可以抛弃的权宜之计,“非暴力”意味着让爱回到自己身上,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让我们即使生处逆境,也能乐于互助。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提醒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
“已有的知识”是我学习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绘画体育,这些学校教育?
知道了1+1,知道了对人有礼貌,知道了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些在幼儿园已经养成的习惯?而我小时候在农村没有上过幼儿园,我也知道了这些知识。
不记得哪位伟人说过,知识就是在经过了若干年教育之后,还记得并应用在生活的那些东西。
我现在的知识包括:
水会往低处流,这类的常识?
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
北方冬天冷,南方冬天热。北方冬天有暖气,南方人们也穿棉衣。
生了病就该去医院,心病还要心药医。
扫把不扫,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不搬开沙发,你永远不知道后面有多少尘土。
我住在楼上,出门可以坐电梯也可以走下去。
坐车要付钱。出门要带着手机,因为我要用电子方式付款。
要想在哪个方面有所成就,就要将注意力放在那个地方,这是我学习时间的朋友学到的,知道了定投,知道要增加投资的知识,才有可能做好投资这件事。
但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沟通,让爱融入生活吗?
显然不能。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
怎么改变?
不是按照潜意识去反应(需要大量练习,形成习惯),而是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从而“有意识的使用语言”。-->选择在起作用。有意识的选择使用自己的注意力才会真正的“看到”“听到”。
在觉知之后,既能够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能够尊重与倾听他人。
第四个问题的答案是,虽然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方式”,但它更是“持续不断的提醒”,专注于沟通的方向,人生追求的方向,沟通不是为了理解吗?理解不是必须在情绪的流动基础上吗?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要有爱的流动,要发生心灵的连接。
为了彼此乐于互助,我们有必要专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借助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诚实的表达自己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借助四要素来关切的倾听,理解对方的感受、需要,照顾到双方的需要和情绪,才有可能真正的帮助别人。
总之,非暴力沟通的第一章告诉我们,非暴力沟通不仅是沟通方式,而且是一种提醒,持续不断的提醒我们要专注于“彼此的需要”,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和爱、使我们情义相通,从此世上再无“事与愿违”。
里面的案例,都是关于沟通四要素的觉察,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如果20分钟听到的都是指责和抱怨,我能通过倾听了解对方的需要和感受吗?有时候对着陌生人可以做到,对自己的亲人却做不到,为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暴力沟通第一章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