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带着自己的困惑与诉求的。首先,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情商,当我们夸赞别人情商很高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夸赞什么。其次,如果我们自己觉得自己的情商不高,怎么做才能提高我们的情商?怎样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才能培养孩子的高情商?这本书对这两个问题做了一些解答,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
一、什么是情商
“情商,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书里对情商的定义只做了这么一句简单的回答,但是引申了一本书《情商》,作者是丹尼尔·戈尔曼,有时间再扩充阅读。
“在这个鲜活的小世界里,我们学会了如何感知自己的情绪,了解了他人是如何回应我们的感受,读出了他人眼中的希望或恐惧,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心中的希望或恐惧。在这个情绪学校里,不但家长对孩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会影响孩子,父母还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告诉孩子,他们是如何处理情绪的,夫妻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一些父母是非常有天分的情绪导师,而一些家长却糟糕透顶。”
简单来讲,情商应该就是感知情绪,包括感知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表达情绪,处理和回应情绪的能力吧。
二、如何提升情商
由于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培养孩子,所以都是站在家长这个角色下探讨,该如何去感知、处理孩子情绪的问题。书里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这类家长指的是能够与孩子共享情绪,懂得情绪管理的家长。情绪管理指善于掌控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以积极方式应对,及时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调控和情绪表达等很多方面。
在与孩子沟通情绪的重要性这块,书里给出了几本延申阅读的书,首先是海姆·吉诺特,《孩子,把你的手给我》(Between Parent and Child)。然后是他的学生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的《解放父母,解放孩 子》(Liberated Parents,Liberated Children)《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Siblings Without Rivalry)《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and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如何说,孩子才肯学》(How to Talk so Kids Can Learn)。共情不仅很重要,还是有效教养方式的前提和基础。
情绪管理训练,分为五个步骤:
1.觉察到孩子的情绪;共情
2.把情绪化的瞬间当作增进亲密感、对孩子进行指导的好机会;
3.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
4.帮助孩子表达情绪,用言语为情绪贴上标签;
5.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2.1 共情
通常,感受自己情绪的方式包括冥想、祈祷、写日志,以及演奏音乐、画画等艺术表现形式。提高情绪感知能力需要独处的时间,而这正是现代父母常常缺乏的。但如果你提醒自己,这样做能帮你成为 一个更好的父母,独处的时间就不再显得那么奢侈了。夫妻双方可以轮流早起跑步,或者周末给自己放个假。单身父母可以和别的父母配合,一起轮流看孩子,这样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写“情绪日记”(emotion log)也是提高情绪感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写下当你经历这些情绪时的感受。这些日记会让你更加关注导致这些情绪产生的事件和想法。同样,你也可以在日记中记录你对他人的情绪有什么样的反应,比如你的孩子,每当你的孩子生气、伤心或害怕时,你都可以随笔记录下自己的反应。
2.2 把握机会
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发作当作机会,这对他们将是极大的解脱, 并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标注自己的情绪、感到自己被人理解时,消极情绪才会逐渐消融,在细微的情绪出现时,就处理它,而不是等到它进一步升级,这样能帮助我们在无需付出巨大代价的前提下,练习倾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倾听与认可
听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用耳朵来收集信息。能够感同身受的听众懂得用眼睛去观察孩子行为,捕捉他们情绪发出的信号;懂得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会他们所处的情形;懂得用安慰性的话语、不带任何批评地去回应自己听到的一切;懂得帮助孩子标注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孩子体会到的一切。
关注孩子的身体语 言、面部表情和姿势,同时,你要知道孩子也能读懂你的身体语言。如果你是想放松、专注地和孩子交流,那你就要有相应的姿态。和他眼睛平齐,深呼 吸,放松,专注。你对他的专注将让孩子觉得,你很把他的想法当回事,并愿意在这上面花时间。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家长可以通过“映射法”来回应孩子,即重复听到的话语,说 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能让孩子知道,你在很认真地倾听,并且认可他的情绪。比如,对嫉妒弟弟生日当天收到奶奶的礼物的孩子说“你希望奶奶也给你一份礼物。我想正是这一点让你感到有些嫉妒。”那么孩子会认为你了解他的尴尬处境。
需要注意的是,当聆听孩子表达情绪时,简单地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往往比提出试探性的问题更有益于对话的展开,重复听到的话,说出你观察到的现象。作为一个孩子,他还没有经历过足够多的得与失,以帮助他进行内省和反思。所以,当你这样问时:“你为什么感到伤心?”他可能嘴边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你可以说出你观察到的现象,比如,”你看起来很累”,或者“当我提到XX时,你紧锁眉头”
另外,要避免提出一些你已经知道答案的问句,比如“你昨天晚上几点回来的”或 者“谁把灯打碎了”,这样的问句是带着不信任的语气说出来的,并且听起来很像个圈套,好 像父母在等着孩子撒谎似的。最好的方法是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以顺利开启你 们的谈话。比如,“我知道你把灯打碎了,我很失望”或“昨天晚上你一点钟以后才回来,这 是不能容忍的”。
2.4 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父母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言语来表达正在经历的感受。这并不是让你们教孩子如何感受,而仅仅是帮他们建立自己关于情绪表达的词汇库,孩子越能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情商的促进作用就越好,所以这就要看你能否帮孩子一语中的了。当他生气时,他可能同时会感到沮丧、愤怒、困惑、嫉妒,或者被人背叛。 当他伤心时,他可能还会有受伤、嫉妒、空虚、郁闷,或者被忽略的感觉。
情绪有时会以复合形式出现,而这对孩子来说,解读起来更加 困难。父母要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多重情绪,并告诉他,同时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情绪是完全正常的。
2.5 划定界限,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可以分为5个步 骤:(1)划定界限;(2)确认目标;(3)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4)基于你的家庭观 念,评估解决方案是否可行;(5)协助孩子选择一个方案。
(1)划定界限
解决问题往往是从为正确行为和不良行为划定界限开始的。对行为产生的背后的情绪,父母要认同,并帮孩子为它贴上标签,而在这样做的基础上,父母要让孩子理解有些行为是不正当的,也是不被接受的。
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父母应该允许的呢?建议父母为孩子的行为划分三大区域(behavior zones)——绿色区域、黄色 区域和红色区域,并为几个区域的行为设定相应的规矩。
绿色区域中包含我们希望并认可的行为。这些行为正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我们会大方地 允许他们这样做。
在黄色区域里,孩子的行为是我们不认可的,但如果属于以下任何一种原因,我们会选 择包容。第一,初学者的偏差行为(leeway for learners)。比如,在教堂礼拜仪式上,4岁 的孩子做不到全程都保持安静,但你能预期他在将来会改进。第二,艰难时刻的偏差行为 (leeway for hard times)。5岁的孩子因为感冒很难受而发脾气;在父母闹离婚时,一个十几 岁的孩子对妈妈表现出不尊重。尽管你不能认可这些行为,但你会继续原有的生活,容忍这 些行为。同时,你应该让孩子明白你的态度,并且让他明白你这样做是因为考虑到这是特殊 情况。
红色区域里的行为是家长无论如何都不会容忍的行为。这包含一些伤害到孩子自身,或 对其他孩子构成危害的行为;也包括那些非法的或不道德、不符合伦理、不被社会接纳的行 为。
为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时,家长也应该让孩子知道,遵守或违反规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比如,好行为的结果可能是得到父母的肯定、赞扬,甚至是一些特权或奖励。相反,不良行 为不会受到父母的赞许,得不到任何特权或奖励。如果家长每次都能公平、一致地应对不良 行为,孩子们也会配合父母,作出改进。
(2)确认目标
围绕某个问题确认什么样的目标,需要倾听孩子的想法。针对这个问题,他想要得到一 个什么样的结果呢?比如,他刚才和妹妹打 架了,现在需要确认自己的目标是要进行报复,还是避免日后再发生争执。在另一种情形 下,你会发现自己似乎找不到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养的宠物死了;他最好的朋友搬到另一个省了;他没能得到在学校话剧表演中期待的角色。在这些情况下,孩子想要的目标可 能仅仅是接受现实或寻求安慰。
(3)寻找解决方案
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想出不同的解 决方案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大人的见解和想法往往能帮不小的忙。然而,家长们最好忍 住这种冲动,不要急于把主动权从孩子手里抢过来。如果你真的想让孩子享受整个过程的成果,就应该鼓励他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想法。
对于小孩子,角色扮演和表演游戏不失为一种 方便而有效的方式。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或者借助木偶和玩具娃娃,来演示同一个问 题的不同解决途径。
对大孩子来说,为了鼓励创意,从一开始就要告诉孩子,没有什么方法是愚蠢的,只有等 到所有的方案都摆在桌面上,你们才会开始选择哪个方法更有效。你可以把你们想到的任何 方案都用笔记下来,这样做也是在告诉他,你对这个过程很重视。
(4)帮助孩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
你很想鼓励孩子自己作出选择,但这其实也是一个分享自己见解、提供指导的好机会。 这时,你完全可以把童年时自己处理类似情景的经验分享给孩子。你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到了 什么?你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你做的哪些决定让你引以为豪?让孩子在情景中体会你教给他 的价值观,比列出一堆抽象而又离生活很远的理论要更有效果。
孩子也需要在错误中学习、成长。如果孩子 倾向于选择一个不会成功但亦无害的方案,那不妨让他试一试。如果失败了,鼓励他接着尝 试下一个方案。
三、情绪管理的一些有效的技巧
1.避免过度批评、羞辱或嘲笑你的孩子
通过称赞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 ,针对其表现作出具体而非泛泛的称赞。有针对性的称 赞方式比宽泛的夸奖更有效果,比如, 一位父亲说:“好样的!在最关键的时刻成功按下按钮!”
2.忽略你的“养育任务”
当孩子生活中出现某个具体问题时,父母认为孩子必须达到某种 特定的目标,因为这个目标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成长。例如,父母会担心自己的一个孩子太强势,而另一个孩子太怯懦;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太 懒惰,不守纪律,而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太较真,不够自然,缺乏幽默感。
他们会批评孩子的性格:安德鲁太敏感了,珍妮特太霸道了,鲍比太羞涩了, 萨拉太疏忽大意了。这些标签会成为父母与孩子共情的障碍。对幼小的孩子而言,这些标签 会带来毁灭性的伤害。因为很不幸,这些孩子会相信父母说的话,把父母的观点当作一种神 圣的预言;他们甚至会试着满足父母的预期。
当指正孩子时,应该关注于 生活中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具体事件。不要对孩子说“你真马虎,粗心大意”,而要说“你的 房间里到处都是玩具”;不要说“你阅读速度真慢”,而要说“每天晚上阅读30分钟,你看书的 速度就会提高”;不要说“你那么羞怯干吗”,而要说“如果你说话声音大一点,服务员就会听见”。
3.在脑海中绘制一份孩子日常生活的地图
孩子不可能每次都能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你的孩子可能会看起来很不高兴,却没有 能力告诉你自己的感受,说不上来心情为什么会这样糟糕。最好的办法 是了解孩子生活中的人和事,熟悉他经常出没的场所。
4.避免和“敌人”站在一边
想象一下这种情况:一个体型肥胖的女孩回到家,脸上闷闷不乐的,因为她的舞蹈教练 不留情面地评论了她的体型。如果她的妈妈因为着急想让女儿节食减肥,她可能会迫不及待 地表示认同老师的说法。这样一来,女孩就会觉得全世界都在和自己过不去。然而,如果妈 妈懂得共情,这样对女儿说:“发生这样的事,我真的很为你难过。你一定感到很尴尬,很伤心。”
你们的谈话目标并不是为了达成统一意见,而是为了交换对彼此的理解之情。如果你的孩子忽然说“乘法表真弱智”或“打鼻环很有型”,你会有冲动,想要发表一通纠正他 观点的长篇大论。然而,如果你的回应能开启一段对话,将起到更好的效果。听到上面的话 语,你可以说“我学乘法表那会儿也很头大”或者“我一点都不觉得带鼻环有什么好看的,你 为什么会喜欢呢”。
5.将孩子的经历转化为成人相似的经历
如果你能把孩子的处境,转化成大人相似的处境来理解,这种思维方式能让你更加理 解孩子经受的一切。
6.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把你的解决方案强加给他们
当孩子不肯接受父母主动提供的建议时,家长们经常感到很受打击,尤其是当考虑到自己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要与他们分享时。然 而,孩子通常不是按照这种方式学习和成长的。在与孩子共情之前,直接让孩子接受你提供 的建议,无疑等同于在地基还未打好之前就开始建房屋的主体结构。
7.给孩子选择的权力,尊重他的意愿
父母常常会忽略孩子正当 的兴趣爱好或者合理的要求,加深孩子的无助感。孩子需要通过练习,权衡自己的选择,找出解决方法。他们需要知道,如果按照家庭规 矩做事,结果是什么样的;而如果违反了这些规矩,又会发生什么。给他们犯错的机会,尽 管这些错误有时是痛苦的。
如果下次孩子对你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渺小和孩子气,请不要尝试和他进行一场意志的较量。相反,问问自己,接受这个请求,真的有那么难吗?何 况这样做还能让孩子受益,帮助他形成一种自我认同感。
8.分享孩子的梦想与渴望
例如,十几岁的儿子对你说,他想要一 辆新的山地自行车,你却担心是否有预算满足他的愿望。如果你和许多家长一样,听到这些 话的第一反应便是反感,你就会想告诉孩子:“别忘了,我去年已经给你买了一辆赛车了。 难道你认为我是摇钱树吗?”现在,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你花一丁点时间体会他的愿望,跟着他的渴望去幻想。你或 许就会这样回答:“是的,我能理解你为什么渴望拥有一辆山地自行车。你想骑上它出去兜 风,是这样吗?”你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幻想:“如果身边的好朋友每人都有一辆山地自行车该 多好啊!想象一下,如果爸爸能带你们这帮小家伙去露营一个星期,该有多棒!我们会带上 帐篷、渔具……”。
你也可以 和儿子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想出一些挣钱购买山地自行车的方法。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 儿子知道你了解到了他的愿望,并认为他的需求是正当的。
9.对孩子要诚实
父母应该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之上说出“我理解你”这样 的话。如果还不太确定是否理解孩子,你不妨采用映射的方法回应孩子,重复孩子的话语, 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问几个问题,保证彼此的交流是敞开的。但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在孩 子面前作假。
10.和孩子一起阅读
11.全程保持耐心
情绪管理训练的目标是要探索并理解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压抑他们的 情绪,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表 达内心的感受,当孩子变得情绪化时,全身心地陪在他身旁,面对他的感受——如果有这样的决心,你 每天都会发现很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12.理解父母要有的权力基础
(1)允许 所有的感受,但不允许所有的行为。
(2)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是民主关系,该由父母决定 何种行为是可允许的。
教孩子纪律时,你完全可以直接和孩子谈论这些与权力基础相关的话题。试着通过彼此尊重、协商的方式设定纪律,以及违反纪律时受什么样的惩罚。
13.一些不适合做情绪管理训练的场景
(1)当你赶时间时
(2)有旁人在场时
(3)当孩子犯了严重错误时,要先指出错误的行为,解决之后,再去共情、处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