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最近和村上的书穿插着把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读了一遍。因为是信件的形式,所以每一篇基本都可独立读,最多两篇一起读。所以读的零零散散,但感觉这本书很值得年轻人好好读读。

这本书共三十六封家书组成。期间涉及很多问题,家庭、学业、成长、社会观、家乡、国籍、爱情、文化冲突、教养等诸多问题。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值得年轻人好好思索。

最初写信时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只有十八九岁,是个大学学生。并且是个德国大学学生,后又做交换生。从整本书读来,年轻人的思想也很尖锐,虽然不同与老一辈人,但是并不能说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就差了。

他们因为年轻,没有经历过动荡不安的岁月,但是他们也有压迫感,有社会责任感。但他们思想意识更开放,对国家的各种差异包容性更强。

整部书就是在一封封家书中,母子两人分别对一个话题,谈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母亲龙应台,对历史性的问题谈的更多,安德烈则更多关注于自己的当下。

从这本书中明显可以感到,作为母亲的龙应台是如何与儿子通过自己的成长史及对现实的看法来沟通,从而达到母子连心。也从中看到一颗母亲的拳拳爱子之心。

如,同儿子讨论爱情,她这样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我愿意和你分享我自己的“心得报告”,那就是,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他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找爱人,不是自找惊涛骇浪,而是相伴相守互相扶持的爱人。

这就是一位母亲爱子之心。

读完这本书感触很多,特别是每读完一封信,都有不少话要说,但是读到最后,不少话又忘了。

总之,感觉如果大多家庭,父母子女之间都有如此程度的沟通,子女得少走多少弯路,两代人之间会减少多少误解与隔膜。

也许大多数人不可能有龙应台母子这么高的表达水平,但是相互说话话,多表达相互之间的感受,交换对家庭、社会、自身等各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应该还是可以实现的。

毕竟老人走的路多,见多识广,总能给自己的孩子不少指导性意见,降低生活、工作中麻烦,在一定程度上,父母就是孩子的拐杖。同样,孩子又是父母永远的希望和安慰,是彼此的支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