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北京海证
机器人餐厅又一次因为冬奥会破圈,冲上了热搜。
在冬奥会的“网红”打卡点——智慧餐厅里,不光是机器人做菜、炒饭,而且美食还会“从天而降”,吸引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和各国运动员、媒体人员、志愿者前来打卡。许多运动员发文表示“感觉自己正置身于科幻电影中。”
不少吃货网友发出感慨:“什么时候我们在家也能实现机器人炒菜?”“不会动手的厨房小白可以拥有吗?”“这妥妥的是要颠覆厨房的节奏啊。”
当年轻人将“精致懒”的生活方式带上餐桌,没有繁琐的步骤,凭借预制菜和炒菜机器人,厨房小白们也能吃上一顿有烟火气和仪式感的三餐。
北京海证认为,炒菜机器人+预制菜可以实现1+1>2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满足当下年轻人“回家吃饭”的诉求,但要谈“颠覆厨房”还为时尚早。
01
智能炒菜机现状
远离外卖、回家吃饭,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追求。由此,家用智能炒菜机则让很多不会做菜的年轻人,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与传统的厨电产品相比,市场上各类炒菜机器人因为更加智能,而且带有交互体验等舒适便捷,从而受宠于年轻一代用户,再加上在新冠疫情以及抖音、小红书的直播带货的簇拥下,虏获了一批不擅长厨艺又想吃到健康美食的消费者。
在智能方面,部分品牌自动炒菜机支持APP连接控制,通过APP用户可在手机上进行智能操作,选取食谱和不同的烹饪方式。比如用户在炒菜时想追剧,将食物洗净切好,与作料按比例放入炒菜机,就能去客厅追剧了。在APP上用户可操作烹饪食谱,了解食物的烹饪状态,为用户带来健康、便捷的美食生活。
在人性化功能设计方面,自动炒菜机可一键启动、操作简洁。它解决了用户炒菜火候问题,对掌握不好食材用量的人来说它还能够自动称重。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一看就会,上手速度快,用起来很方便,助力家庭消费升级迭代。
然而,自2017年炒菜机问世至今,它的地位逐渐从“懒人神器”变成“闲置厨具”,甚至有人将智能炒菜机打上智商税的标签,智能炒菜机究竟为何会跌落神坛?
最致命的问题点,还是在备菜上。炒菜机仅能进行“炒”这个动作,却并不能替代洗菜、切菜、摘菜。事实上备菜的过程才是最花时间的。
由此可见,目前市面上的家用智能炒菜机并不能真正满足不想劳动,还只想在家吃饭的“懒人”。
然而,如果智能炒菜机和目前爆火的预制菜相结合,可以实现1+1>2的效果。
02
“牵手”预制菜
所谓预制菜,就是由中央厨房统一切配制作的半成品或准成品,用户到手之后经过简单的烹制即可食用。
预制菜最大的特点就是:食材新鲜,有统一的食品卫生标准,有专业的菜品研发。
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繁重的工作压力和通勤时间挤压正常生活空间,相比外卖的等待配送时间以及各种卫生事件,预制菜无论从口感、卫生还是多样性上都更可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对于年轻人没有时间和前期的食材准备复杂的问题,无论是叮咚、盒马,抑或是饿了么、美团上的农贸市场,都出现了一类菜品分类——快手菜。
以往,要经过洗菜、择菜、切菜、配菜才能开始烹饪的菜品,现在打开包装就可以直接下锅。
而这,刚好弥补了炒菜机器人前期备菜麻烦的缺点。
在虎年春节期间,每日优鲜预制菜品销售额较平日增长2.7倍;盒马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345%;而叮咚买菜在这一时段中高端预制菜的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倍,在短短七天内卖出了300万份。
“今年预制菜的火爆是市场长期培育的结果。”每日优鲜冻品餐食负责人吴亭亭表示,预制菜市场的崛起,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家庭单位越来越小,催生了宅经济和懒人经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使得在家吃饭的需求增加。
调研结果显示,45岁以下的消费者是预制菜的主力消费群体,其中以80、90后人群为核心,并且“已婚有孩”、“未婚单身”的消费者占比较高。这些人群对价格敏感度不高,对于商品和健康的需求却更高。
预制菜的火爆在资本市场尤其明显。不久前,A股预制菜概念股掀起了一波涨停潮。另据企查查数据,2020年至2021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了23起融资。
毫无疑问,预制菜已然成为消费市场的新风口,甚至有观点认为,未来3-5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03
颠覆之路还远
或许,烹饪机器人+预制菜这对CP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当下年轻人“回家吃饭”的诉求,但要谈“颠覆厨房”还为时尚早。毕竟,无论是从双方本身,还是两两配合来说,都有一定弊端。
首先,性价比不高,是大量消费者对智能炒菜机的评价标签。
以京东为例,搜索“自动炒菜机”,出现3000多个产品,它们的价格范围跨度很大,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
其中,千元以下级炒菜机功能较为单一,千元以上价位的自动炒菜机功能更全面。从电商数据来看,售价在1999元-5999元的中高端自动炒菜机是消费主力,已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在消费者看来,如果是炒锅或电饭煲等,几百元就可以买到一个大品牌且质量不错的产品,而智能炒菜机则不一样,几百元只能买到基础款的炒菜机,菜谱还很少,几千元的成本太高,属于是可以买,但没必要。
其次,在厨电产业智能化的大前提下,智能炒菜机并没有显得特别智能,基本只体现在菜单式程序、自动温控和自助搅拌上。
一些几千元的智能炒菜机或许还有联网功能,能够每天实时更新菜谱,但实际上,受限于炒菜机的发热方式,一些需要爆炒的菜,电发热炒出的菜远远比不上燃气爆炒的味道。
而且炒菜机的重复劳动并不多,其中菜肴的复杂程度、火候、时机、搭配等并不能完全通过菜谱复刻成功。
对于预制菜,消费者更大的担忧来自营养和食品安全。
早在餐饮标准化之初,这一问题便一直困扰着消费者,国人对酱料包、半成品预制菜包,或者说是生产线上的产品,总会觉得充满了工业味道。并且因为技术问题,最初的预制菜会通过高盐高油来延长保质期,与很多消费者的健康饮食理念相悖。
目前,国内炒菜机器人的家庭拥有量还尚处较低水平,未来仍有很大增长空间。随着炒菜机器人阵营的不断扩张,以及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通过产品和技术升级,这个市场的潜力也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或许有一天,炒菜机器人既能够互相连通,也能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无需任何人为干预,就能通过食品识别等技术,进行健康菜谱选择,购买新鲜食材、并实现完全自动化烹饪。
那时,就可以真正实现“颠覆厨房”的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