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施到底是不是大于财布施,重要吗?初读《金刚经》十七

2019年7月20日 DAY31

金刚经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如法受持:按此经所说的方法修行。

今天这一分,又讲到了“布施”。我产生了一个“搞事情”的想法,就简单说一说。

法布施比财布施功德要大,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理解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无论是法义还是时代,思想和创造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能够造福他人现在的生活,留给后人无限的价值。这个毋庸置疑。

那么问题来了:

路上遇到一个小动物,无论什么,无论它此时需要怎样的帮助,比如饥饿,比如受伤,比如躲避什么……我们是用行动给予帮助,还是去跟它讲讲道理讲讲法?

我们遇到穷困的耄耋老人,我们是要尽己所之能给予老人温暖,还是去跟老人家讲讲如何赚钱脱离贫穷,去跟老人家讲讲修行的智慧?

我们遇到因家庭贫穷而无法上学的孩子,我们究竟是要先教孩子如何赚钱去上学,还是先帮助孩子能够上学?

我们遇到病重急需输血的人,究竟是立刻把血献给他,还是先跟他讲一下如何才能不得病?

诸如此类……

所以,我认为,布施并不能从片面来定义是大还是小。或者说,布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再者说,布施也有轻重缓急之分。无论是财布施,还是法布施,都很高尚。

而这二者,也都很难得,因为,只有自己掌握了知识的精髓,并足够传授与他人,才有资格进行法布施;只有自己拥有了赚钱的能力,拥有了财富,才能够尽可能多得去财布施于他人。

所以说,落到生活的实处,就是,我们要不断好好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懂道理,有学识的人。我们也要好好赚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钱人。

拥有了学识,拥有了钱。才可称之为是富有的人。我们才真正有能力去做更多的布施!成为一个真正有利于众生的施善者。

而不是欲以德帮人而不足;欲以财助人而窘啬!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这时,须菩提恭敬的对佛说:世尊,应该如何称呼此经呢,我们应该如何按照这部经书奉行实践?

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典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用这个名字作为经题,应当奉行实践。

为什么要这样呢?

在佛经里面,特别是在《金刚经》里面,似乎已经是固定的句法:“佛说某某,既非某某,是名某某”。是一种简略的句式,实际背后有很多的意思。

在这里主要省略掉的意思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还有“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样的两层意思。只有把省略的这些意思补充进去,才好理解。

所以,接下来的这句话的释义是:

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为令一切有情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你不能执著与各种虚幻的名相,要远离色声香味触法所引起的种种贪欲烦恼,而到达不生不灭境界,是一种修行法门,不是玄谈空理。

其心要是“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宇宙人生无一真实,令你离苦得乐的般若波罗蜜,也是虚幻不实在的般若波罗蜜,非法非非法。须菩提,你觉得这么说对吗?如来在这里说了什么法吗?

须菩提恭敬的对佛说:世尊,如来佛没有说什么佛法。

佛陀又说:须菩提,你怎么看呢?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的微尘,你认为多吗?

须菩提恭敬的对佛说:很多,世尊。

微尘:

眼识所能看到的最微细者。在佛教而言,极微是指物质存在之最小单位。以一极微为中心,合七极微为一微尘,合七微尘为一金尘,合七金尘为一水尘。又,微尘之量虽小,然期数甚多,故经典中经常以“微尘”比喻量极小,以“微尘数”比喻数极多。

佛陀接着说:须菩提,这些微尘,如来说不是微尘,是虚幻的微尘,只是起个名字叫微尘。如来说的世界,即非世界,是虚幻的世界,也只是起个名字叫世界。

须菩提,你觉得这么说对吗?可以从如来色身的三十二种相貌中认识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吗?

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是转。轮。圣。王及佛之应化身所具足之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象。又作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丈夫相、三十二大士相、大人三十二相等。略成为大人相、八四相、大士相、大丈夫相等。此三十二相,不限于佛。此三十二相,行百善乃得一妙相,故称为“百福庄严”。佛教里说,具有此相者,在家必为转。轮。 圣 。 王;出家则必定会证得无上菩提。

参见《初读金刚经九》中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转。轮。圣。王

在印度神话中,当统一世界的君王出现时,天上将会出现一个旋转金轮,作为他统治权力的证明。拥有这个旋转金轮的人,将成为这个世界以及全宇宙的统治者,他将会以“慈悲”与“智慧”治理这个世界,开创转轮圣朝。佛经告诉我们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同佛的功德一样;换句话说,转轮圣王就是肉身佛,是佛菩萨的化身。

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不能从如来的三十二种相貌中去认知如来佛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三十二种相貌,都是虚相,不是真正的如来佛,只是起个名字叫三十二相罢了。

这里面的意思就是:若见诸相非相,当知虚幻相虽然有生灭变化

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也并没有两样,都不能执着。所以,你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嗅到的;舌头所尝到的;身体所碰触到的;心里所想到的,无一不是虚幻相。

在本分的最后一部分,又回到了和布施相关的内容。

佛陀问:须菩提,如果有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又的人用像恒河沙那样多的生命,或者那么多次生命的轮回来布施。而有的人,因受持了《金刚经》中的道理,哪怕只是领受于心,持守而不忘四句偈语,并为他人去解说。这二者相比,后者的福德甚多于前者的布施。

我们之前了解过布施,分为财布施和法布施,法布施的功德自然要比财布施大很多。财布施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内财布施,一种是外财布施。

前面讲到的七宝,七种珍宝,就是外财布施。而内财布施,就是用生命来布施。

内财布施的福报比外财布施要大。但尽管如此,依然不及法布施。

你可能感兴趣的:(法布施到底是不是大于财布施,重要吗?初读《金刚经》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