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加辉教育法:不被理解的情绪,让孩子遍体鳞伤

不好的行为应该被否定,但情绪一定要被接纳。

被理解的孩子,更愿意和父母靠近,沟通。

微博上有一个很火的话题:不再和父母倾诉心事的理由。

为何孩子年纪越大,越不想和父母倾诉心事呢?

我想是:“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完全是有因有果的。”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翻水杯。

这件事处理起来很简单,把水擦干净,玻璃碎片收拾起来就好了。

可是父母一般会怎么处理呢?

轻则斥责孩子一句,重则打骂孩子。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以后不一定就会小心翼翼,但是一定会记住:犯错,会让父母愤怒,会让我被打。

于是,等孩子再遇到问题后,为了避免冲突,会选择自己处理,哪怕委屈一点。

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有了一道栅栏。

当孩子向父母求助,当孩子跟父母坦白一些事情,和父母真诚聊天的时候,他们得到冷漠的说教、指责、谩骂,甚至自取其辱。

久而久之,孩子就没有了沟通的欲望。

每个不想和父母交流的孩子,都是在心里积攒了太多失望和疼痛。

别让沟通方式,毁了孩子的一生

沉默,是孩子担心遭到说教。

寡言,是孩子害怕被责骂。

知乎上有一个小问题:从小生活在父母不会好好沟通的家庭里的孩子,最后都变成什么样了?

有网友分享说:

哪怕自己已经成了孩子的父母,回头看的时候,感觉自己依然是那个咬着牙,倔强哭泣的孩子。

内心永远有个小黑屋,门外响起父母的责骂,熟悉的嘲讽和打击,让人绝望痛苦。

更多的网友自卑、抑郁、冷漠、孤僻,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有爱好好说》一书中写道:

当孩子听到父母伤人的话时,30%变得意志低沉,不想开口说话。70%的孩子会愤怒,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仇恨。

而他们反抗的方式,都很极端。

前段时间,江苏一位11岁孩子,因作业没有完成和父母发生矛盾,一气之下直接跳楼轻生。

那么好的年纪,就这样凋零了。

有人说孩子抗压能力差,玻璃心。

但事实是,每次创伤性事件后,都不是当下的冲动,而是无数次情绪累积、无数次小事的积压。

一直批评、否定、指责,让孩子根本没有想找家长倾诉的想法,甚至觉得说不通,只能憋着自己消化。

可是,人总要有宣泄情绪的出口,孩子的世界只有那么大,他们找不到出口,就只能撕开自己。

你责骂孩子,他依然会爱你,但不会爱自己。

别让自己的沟通方式,毁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从来不需要暴力。

汤加辉说:

“每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谈谈,一个人可以十分勇敢,也可以十分孤独。”

孩子不愿意和家长说,不代表他心里没有事情可以说。

年龄越大的孩子,越希望父母关注自己的心理活动。

因为进入青春期后,孩子面临更多挑战,需要家长支持和陪伴。

暴力沟通,不是解决亲子问题的有效方式。

心和心的交流,才是打通亲子关系的关键。

那么,如何促进这样的关系呢?

1、情绪第一,不要在情绪激动时沟通

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说话方式和语气。

什么样的语气和方式呢?

不要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跟孩子讲道理,更不要咄咄逼人必须“吵赢”孩子。

人和人的交流,80%是情绪,20%是内容。

孩子对内容的理解能力不强,但是对家长的情绪很敏锐。

一旦家长脾气上来,孩子的脾气也会上来。

家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如果说跟孩子讲道理是无效教育,那么跟孩子吵架就是愚蠢教育,只会把孩子推离。

因为,吵的最凶的时候,也是想要争个输赢的时候。

就算吵赢了,也会输掉孩子。

2、理解孩子的世界

美国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说:

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减少和孩子的冲突,赢得孩子信任。

孩子的高度,看见的世界,和家长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父母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成为最大问题。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嘴上说说。

重要的是,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看世界,聆听他们的心得和想法。

3、孩子越长大,家长越少说话

孩子越长大,父母越要少说话,懂得闭嘴比喋喋不休说教更有效。

闭嘴不是置之不理,说教改为倾听,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不一定想听父母说,但一定愿意被倾听。

倾听,愿意把孩子说的话当回事,愿意和他建立情感链接。

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到自己被爱。

感觉被爱的孩子,才愿意打开自己,向父母敞开心扉。

在亲密关系中,没有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孩子不想和父母说心事,这个问题并非无解。

当你和孩子之间不再指责、羞辱、批评、苛求、单方面的打压。

伤害就没有了,冲突也不再尖锐。

当你愿意站在孩子角度,接纳他的想法,尊重他的行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教育他。

这样的亲子关系,又能有多差呢?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一定有爱的流动、良好的沟通。

你可能感兴趣的:(汤加辉教育法:不被理解的情绪,让孩子遍体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