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碎碎念。

前几天听报告,听了几个故事,挺有启发的。

一、自由空间与强行陪伴

我们现在一方面提倡给孩子自由空间,让孩子有自由成长的空间、有选择的权力,另一方面又讲究要多陪伴孩子,但在遇到具体事情的时候。反而出现了反效果。

比如:当孩子在玩搭积木的时候,找不到积木的窗户了,家长就会告诉他,应该按什么样的。孩子并不需要家长告诉,孩子需要自己去寻找,自己有创意的,自己去创造。而这时候家长为了显示自己在陪伴,表示自己关心孩子,就会从里面找出来一个,交给孩子说:“这个就行。”而孩子说不行的时候,或者想要选择自己的想要的窗户的时候。家长就会说:“这孩子真犟!一点儿也不听话。”反而打击了孩子。

本来想培养孩子自由的天性,有选择的能力,独立的能力,自己是为了想表达爱心,陪伴孩子,反而用力过猛,取得了反效果。

二、自由选择与规律监督

那么孩子在成长的时候,应该让他自由成长吗?现在有很多家长讲究的是放养模式,觉得我就给孩子的空间,不约束他,让他自由长大。

而当孩子上了初中的时候,突然间发现儿子好像没有按照自己预想的模式长大,比如叛逆、不爱学习、顶嘴等等一些坏毛病,这就着急了。我是多么的爱孩子呀,我是给他自由的,孩子怎么这样啊?

可以给孩子空间,但应该给孩子立规矩,有句俗话叫:“子不教父之过”,教育、教育,不光要有育,还要有教。这个教里面就有了规则、规范、监督的要求。

对于孩子的天性和性格,应该给他自由,但是在做事上,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对错,美好,好坏,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引导,就需要家长告诉他什么是对错。在对的时候要给她奖励,鼓励他,引导他,让他继续的成长。错误的事情就应该告诉他,这是错误的,这是不对的,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当他犯错了,家长应该耐心的去教导他,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并且弄清楚他到底是为什么会犯错。比如没有学会?还是故意的?还是其他原因?如果他是知道了,但是不做,这时候就应该有惩罚。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个时候就需要监督的力量。并且,监督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就应该让她知道,做了好事会受到奖励,做了错事就应该受到惩罚。这个惩罚不一定是体罚、批评。是让孩子理解,做了错事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对自己造成了伤害,要培养孩子同理心。

让孩子知道做了正确的事是喜悦的,高兴的,对别人也是有好处的,并且能够和别人共同快乐、幸福,会得到友谊、成长。

以上是我的一些碎碎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陪伴孩子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