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日记那些事(上)

我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天开始写日记的了,因为我的第一本日记本在一次搬家时遗失了。我只记得是小学五年级的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要求从今往后每个学生都要写日记。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写日记,按照老师要求我的日记里只写一天中“最有意义的事”。我当时并不十分清楚什么样的事才是“有意义的事”,只觉得值得记住的事或者说难忘的事就应该就是有意义的事。老师不定期检查我们的日记并写下评语,那些鼓励性的话激励着我坚持不懈地写日记。后来老师不再检查日记了,而我却习惯了晚饭之后坐在灯下记下一天中“最有意义的事”,而这一记就是二十多年。

虽然我不记清日记具体是从哪一天开始写的了,但可以推算出大概的时间,应该是在1997年的下半年的一天。我的第二本日记,也就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日记本是从1998年5月10日开始记的。到今天为止,这些日记本应该有20多本,但其中有3个日记本丢失了。此外还有大量保存在电脑里日记软件里和手机APP里的,大概能再凑上20本,加起来有40本左右。总共有多少字我没有计算过。

坦率讲,二十多年来我没有做到每天都写,期间间或会有所中断,但大体上坚持下来了。坚持得最好的时候是上初中、高中前两年和配置智能手机后。初中的时候我有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写作空间,每天晚上我都会写完当天的日记后再睡觉。高中的时候住校,寝室里没有桌子,日记只得在教室里写,往往是第二天的中午其他同学午睡的时候写前一天的日记,或者上晚自习的时候写当天的日记。但晚自习里会有老师巡查,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被发现会受批评,所以多在中午写。有时候作业多,会好几天没有时间写,但每天睡觉前我都在脑子里把当天发生的事捋一捋,等周末一起补上。但补写日记,时过境迁,难免遗忘,也难以捕捉到当时细腻的心理变化。高三的时候学习紧张,所以日记记得也不多。

读了大学以后日记渐渐写得少了,但也勉强坚持下来了。主要是人变得懒散了,也不具备写日记的独立空间了,寝室虽然有桌椅,但是人来人往很难安静地写,想写日记得到自习室去。而自习室离生活区很远。即使如此,只要去上自习我都会把日记本带上,补写最近几天的日记。

决定考研以后,每天上自习,日记才写得勤了起来。那时下自习前半小时我会停止复习,利用这半小时来写日记。所以大学四年只写了3本日记,外加“两本”电脑里的日记,共约有5本,而其中的两本还丢失了。第一次是因为我的书包被偷,连同装在里面的日记也被偷走了。第二次是毕业前夕,那本已经写完的日记本莫名其妙地不见了,我至今都不知道是被人顺手牵羊拿走了,还是被我夹在旧书中卖了。后来我翻箱倒柜把家里和寝室里都找了个遍,始终没有发现它的踪影。那本日记里记录了我三个多月的考研复习生活,因此它的丢失让我颇为痛心。

读研以后,我受李敖日记的影响,开始写提纲式日记。于是较多的采用那种窄窄的可以装进口袋的记事本。记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提纲式日记不便详尽记录一些重要的事,后来又改回以往的日记形式。

大学以前的日记都是写在本子里的,后来电脑普及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电脑上写作了,网上也有各种各样写日记的软件。大三那年我也买了一台旧电脑了,但一个新问题出现了:日记是该写在本上写还是该写在电脑上呢?在日记本上写效率低,不能修改,保密性差;在电脑上写效率高,随时可以修改,保密性好。但一旦电脑或者写日记的软件出了问题甚至电脑被盗,那这些日记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另外在电脑上写还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我曾为此苦恼了很长时间,所以才会出现一部分日记写在纸质日记本里一部分日记又写在电脑里的情况。

参加工作后,智能手机开始普及,一些写日记的软件也相继推出。我开始尝试在手机上写日记,有些写日记的软件支持手机、电脑、网页多种方式登陆,还能同步更新,方便安全保密性也很好,还可以随时修改。从此我便只在手机里记日记了。

写日记之前,我都会先花几钟的时间把一天发生的事在头脑中梳理一遍,确定哪些事要写哪些事不用写,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然后再开始动笔。写纸质日记时,平时每天要花半小时到一小时时间,一般写一到三页纸,每页五百字左右。有时候忙了会好几天不写,但那几天的事我都会记着,空闲了再一并补齐。后来写电子日记,用的时间大大减少,也鲜少出现多天没时间写日记的情况了。

现在写日记成了每天必做的睡前作业,成了一种习惯,我也乐在其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和日记那些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