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长途飞行,有人睡了一路,有人却获得了写书的灵感

长途飞行,想必你一定经历过。一般你会怎么度过这段时间呢?可能有人会说,睡一觉就过去了;有人则会带上自己喜欢的书,享受阅读;也有人会借助飞机上的娱乐设备,看看电影听听歌……

而有一位名叫马克·米奥多尼克的人则与众不同,在一次6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中,获得了一个新的灵感,然后写出了一本书。

这本书就是《迷人的液体》。 作者在安检时看到很多液体被没收,在飞行过程中也看到了很多液体,于是,身为伦敦大学材料学教授的他,就想把那些常见的液体背后的秘密,向大众和盘托出。

书中,他并不是把各种液体一一罗列讲解,而是带你展开一次跨越大西洋的长途飞行,把旅途中见到的33种液体串联起来。仿佛你邻座坐着一位脑洞大开的科学家,一路上为你絮叨好玩儿的科学八卦。


现摘选出书中5条你可能不了解的知识,请你系好安全带,带上好奇心,一起开始这次神奇的液体之旅吧。

1. 液体不让上飞机,是安检技术限制

每次当你进入机场安检,一定会疑问为什么超过100毫升以上的液体都不让带?甚至连你觉得不是液体的物品,比如牙膏、面膜等,也都没能幸免。答案很简单:机场安检的X-射线检测仪可以区分固体,却无法区分出液体到底是不是危险品,所以干脆把所有液体都严格限制。而考虑到飞机上的实际情况,万一真的出现了危险液体,100毫升造成的后果还不至于无法挽回。比如液体爆炸物硝化甘油,如果在100毫升以内,虽然破坏性依然很大,但是不会立刻把整架飞机炸成碎片,还可能有挽救的机会。

2. 航空煤油,很稳定却又很危险

在你登机之前,飞机已经加好了油。我们普通人其实并不了解,飞机上最危险的液体,其实就是这数吨航空煤油。你可能以为它和汽油差不多,但实际上,它和水很像,是无色透明的,而且很稀,流动性很好。

它的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即使猛击、挤压,甚至油箱里被扔了一根点燃的火柴,它都不会爆炸。不过,在一种情况下它会变得非常危险:与氧气混合后燃烧,威力比硝化甘油还要强。在9·11恐怖袭击中,航空煤油就因为与大量氧气接触,将楼板加热到800摄氏度以上,导致大楼坍塌。不过,你不用担心,航空煤油的燃烧受到所接触氧气的限制,飞机依然是非常安全的。

3. 环氧树脂胶,把飞机黏牢的“胶水”

透过舷窗,你可以看到飞机的机翼。你会不会觉得,让飞机各部分牢牢固定在一起,一定需要很多坚固的螺丝钉?其实,飞机某些部分并不是靠螺丝钉固定的,而是“黏”在一起的。而这种强大黏合剂,叫做环氧树脂胶,也是一种液体。因为是液体,它可以深入各种缝隙,在被高温加热后,它就变成了高强度的固体。比如制造机翼时,零部件非常多,会用一个专门的“大型高压烤箱”,把机翼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各个部件就会被环氧树脂黏合得结结实实。

4. 液晶,让显示屏越来越轻便

飞机进入巡航阶段,你或许会打开小电视看一部电影。你知道吗,这块小小的屏幕也是由一种神奇的液体做的,就是液晶。你可能知道,液体中的分子会无规律地旋转、移动,但液晶中的分子移动方向不是杂乱的,而是能够向一致的方向排列移动。于是,通过施加电压,让分子群朝着特定的方向移动,屏幕上就有了画面,于是屏幕才可以做得越来越轻便。

5.焦油,让飞机跑道自我修复

旅途将近结尾,地面越来越近,飞机在触地的震动后,顺利降落。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如此坚硬的跑道,居然也有液体。铺路的沥青是石子和焦油的混合物,焦油则是一种非常粘稠的、看起来像固体的液体,它的流动可以缓慢地修补路面裂缝,跑道因此有了自我修复的功能。

1927年,为了证明焦油确实是液体而非固体,昆士兰大学进行了一场实验:将焦油放在漏斗中,观察它的滴落。结果,焦油实在滴得太慢了——1938年,第一滴焦油才终于滴落,1947年第二滴,1954年第三滴……最近的第九滴是在2014年滴落的。


照片拍摄于1990年,此时第七滴于两年前滴落

好了,这只是旅途中你能遇见的液体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液体的奥秘,欢迎你自己去书中探寻。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是长途飞行,有人睡了一路,有人却获得了写书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