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

今天,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71条——教学方法的问题。

所有的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

每一种方法因学科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而不同。演讲法、演示法、观察法在不同的学科和内容中是有所不同的。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说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因此,同样的教学方法因学科而异,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

比如,历史学科叙事法的运用。以学习希腊的波斯战争为例。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希腊人反对外国入侵者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赞赏与钦佩之情。教师需要通过分析历史事实,揭示教材的思想内容。因此,课堂上并不使用那些促使学生去识记历史事实的教学方式,而是让不随意识记的规律起作用。换句话说,没有必要在第一次感知教材时,就进行目的在于随意识记的专门工作。否则,就会削弱教材对于学生的意识和情感的思想影响。

在这种历史课上,没有必要让学生以熟记为目的而独立阅读教科书。这种课不需要编图表、详图、示意图之类的东西,那样会削弱课的思想性。如果需要,可放在复习期间和把知识系统化的阶段进行。

这里阐述了知识的落实。知识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步地发展和深化的。知识的巩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包含专门的练习以及其它的实践操作,而且包括掌握新的知识。

同时也阐明了作业的作用。运用知识是加深教材理解的重要途径。那些必须让学生永远掌握、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不是脱离具体的实际知识,而是带有某种目的,在完成某件事情(如解答应用题,编写创造性的书面作业、进行实地测量等)的过程中,来让学生经常回想和复习而达到目的的。作业的布置,一是为了巩固旧知识,二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三是为了引导到新的知识。

我们力求做到,使各种公式、标志、测量单位、物质的特点和属性以及其他概括性的原理,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反复出现,这些实际作业既包含着知识的深化、发展和运用,也和劳动相联系,为了使学生的技能和技巧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比如数学老师布置一套试题或应用题,使他们在3-4小时内把乘法的所有公式都复习一遍。这样做了以后,就不再花费时间去复习规则本身的表达。

作业题的分化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发挥他们的才嫩给,激起学生的竞赛精神,并且能帮助教师在作业过程中研究和评价学生的知识。学生们会竭力完成较难的方案,并且想用独创的方法来解答习题。

有经验教师的数学课上,学生总是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在思考随手记得笔记,这种笔记就是对教师讲解所谈到的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

总而言之,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形成获得知识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