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软玉的著名产出国之一,软玉主要分布于新疆的昆仑山、天山和阿尔金山地区。其中以新疆和田地区产的软玉最为有
名。
和阗玉(和田玉),因出产于新疆和阗而得名。在巍巍昆仑山南麓,有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和田。和田,古时称阗。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有文献记载,它是著明的玉邑、绢都,汉唐时期成为丝绸之路西域南道上的重要国家。
和田玉产生的时间距离我们非常的久远,它产生于前寒武纪华力西时期(距今大约有五亿年)。它是中酸性岩浆侵入镁质大理岩和白云石大理岩的接触次交代形成的产物。在第四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距今大约四千万年),昆仑山隆起,成矿带被抬升至海拔4200-5000米的雪线高度。
和田玉分为山产和水产两种。水产的称为子玉,山产的称为宝盖玉。它的玉质,不透不干、有韧性、有油性,磨制后如同婴儿肌肤一样光滑,有弹性。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主要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如下:
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透、细腻、光泽温润,是和田玉中的上层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繁荣期,都备受重视,优质白玉常被精雕细刻为“重器”。
羊脂白玉: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似羊脂雪白,质似羊膏温润,是和田玉中最名贵的品种,久享盛誉,是阗玉中之精品。但是这种软玉,比较少见,正所谓“玉以少贵,石以多贱”。同等重量的这种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极其推崇羊脂白玉。
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人们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如果碧玉呈绿或暗绿色,有日时略见黑色小点,这是由于玉质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以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其经济价值略次于
白玉。
青玉:色呈淡青、青绿、灰白的玉均称青玉,其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经济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玉为“皇”谐音,又极稀少,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
糖玉:青玉中有的玉有糖水状黄色皮壳,现有人称其为“糖玉”。这是由于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虎皮色的称为“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与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壳籽料掏腔制成鼻烟壶,称“金裹银”,亦能增值。
碧玉:产于准噶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量差一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
古时候人们对和田玉的玉料不称“料”,而称“肉”。至今行里许多老玉人还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和田玉是长出来的。”与地造矿物相比,这种说法不得不令人感动。人给了它生命,赋予了它灵魂,从此他轮回于尘世,与他的主人系在一起,共荣共辱。斗转星移,当历史的尘埃被层层拂去,虽然他的故事已成为一些残破的往事,但过程惊心动魄,许多片断让人至今难以忘记,刻骨铭心。
摘自《中国玉器与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