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札记

1845年,亨利·梭罗来到瓦尔登湖,独自的生活在这里。因为他觉得自然使人摆脱束搏,摈弃一切欲望。

      亨利·梭罗一开始就说,他到瓦尔登湖既不是为了生活得便宜,更不是为了生活得奢侈,而是从事自己的私事,这种私事就是认识自我的价值。

      《瓦尔登湖》体现的就是作者对非人类为中心的伦理道德的持久探索。亨利·梭罗再三强调非人类自然的内在价值,他认为土拨鼠、树木或湖泊都有其内在价值。他反对大规模砍伐森林。作者曾经哀叹道:“我第一次荡舟于瓦尔登湖上时,周围全是松树和橡树,高大、茂密,在一些小湾里,葡萄藤爬过了水边的树......但自从我离开湖滨后,伐木工人将树木全都伐光了。树林都给砍完了,你还怎能指望鸟儿去唱歌呢?”这一点对强调经济发展的中国而言应该很有强烈的警示作用。

        在英语中,经济和生态像一对兄弟,就只有两个字母不一样,他们彼此相互牵连,又相互排斥。所以作者在《经济篇》里既讨论经济学蕴含的“财富的积累和生活的节俭”,也讨论经济学的希腊文语义“家庭管理”。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林木伐尽,水译淹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却是对自然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污染到处可见,人类还能找到理想的家园吗?

      《瓦尔登湖》是作者对业已失去的现实世界的追寻,也是对清纯的追寻。清纯意味着回归春天的生活,回归青春和充满活力的感觉。通过将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然四季的更迭结合在一起,作者心灵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也使整个人类从中看到了问题的症结和希望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瓦尔登湖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