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恐盈极生亏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禀祖父母

孙所以汲汲馈赠者,盖有二故:一则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二则各亲戚家皆贫而年老者,今不略为佽(cì,帮助)助,则他日不知何如。自孙入都后,如彭满舅曾祖、彭王姑母、欧阳岳祖母、江通十舅,已死数人矣。再过数年,则意中所欲馈赠之人,正不保何若矣。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此二者,孙之愚见如此。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曾国藩任乡试(四川)正考官,发了一个小财。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正月二十五的家信中,曾国藩这样写道:

男前次信回,言付银千两至家,以六百为家中完债及零用之费,以四百为馈赠戚族之用。昨由受恬处寄归四百,即分送各戚族可也……

曾氏要家里从中拿出四百两银子分给各亲戚族人。在这封信里解释了一些原因。咱们重点看第一条原因。

曾国藩这里谈到了“盈极生亏”。目前自己仕途上比较顺利还发了财,这个时候整个家族目前处于“盈”的状态,家运比较好。但这个时候,整个家族要格外小心些。因为福祸相依。现在如果不惜福,那么家族后面的日子就不好受了。

这种盈极生亏、满则招损、盛则人衰的人生哲学其实贯穿着曾国藩为人事处的里里外外。在一些事情上做到不过分圆满,不能好处都得了,让别人没拿到一点的好处。曾氏希望通过平衡自己和家族的盈亏来让整个家族保持兴盛。

曾国藩这种心态,如果放在当时来看,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当时家族因为他进京读书欠了一屁股债,家里急缺钱用。得了一笔钱了,还能想到接济族人。作为从农家走出来的人,曾国藩的心态真的是升级了很多。

面对好处能控制住自己全部独占的诱惑,学会去分享,让跟着自己一起奋斗的人共享成果。这是做大事情的人必须要有的素质。那种好事是自己的,坏事是别人的的领导注定是无法获得大成功,甚至路会越走越窄。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家书|恐盈极生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