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5:区分观察和评论的好处

1、今天上午我和我大姐带着我儿子去医院看皮肤科,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隔壁旁边有一个跟我儿子同龄的男孩,他们症状也差不多的,他在前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疼的大叫,到我儿子治疗时,我儿子全程咬牙坚持,我看到他疼的眼泪从他眼角中掉下来,他的手一直握着床单,看样子比较是痛苦,但他忍住并没有大叫,只是小声呻吟了几声,医生说,豆豆长在鼻尖及两侧,是敏感区,必须把里面的脓全部得挤出来,挤的过程中确实比较疼。那刻我心里很受触动,当时我大姐对我儿子说:我侄子真坚强,真棒!如果我没有学习非暴力沟通,我也会这样说,学习后我觉得这是一句评论,而我想到利用今天的刻意练习:区分观察和评论的好处,当时我是这样的儿子说的:宝贝,是不是很疼?儿子说:当然了,要不你试一下?我说:妈妈知道你疼,我看你疼的眼泪都流出来了,你都忍住了,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妈妈觉得你比我厉害多了,如果是妈妈的话,妈妈一定会疼得大哭。宝贝,妈妈发现你真的很坚强,妈妈给你点个赞。说完之后,我发现儿子的心情明显好转,我觉得我的话是先观察后评价,而我大姐只是评价,我们两个在说话时都表达了儿子坚强,但我儿子明显喜欢我的说话方式。

我觉得我有领悟观察和评价的好处,顿时感觉好有力量

2、下午我们开车去机场,人多后排坐的比较拥挤,我的小外甥可能坐得不太舒服,他一直动来动去,导致剩下的人也不太舒服,我大姐当时很生气的对我小外甥说:你怎么这么烦人,老在那里乱动,坐好,别动!烦人这个词我觉得是评判,我从后视镜里看到孩子很委屈也不敢吱声,我轻声说:宝贝,是不是挤着不舒服?再坚持一下,快到了。孩子后面没有再动,但是我从这点小事中发现:1、孩子一直动是因为孩子觉得挤得不舒服,并非烦人,这样评价孩子不正确,孩子内心很委屈。2、孩子的感受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他需要理解和包容。3、我们平时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大多采用柴狗语言,但我们却不自知。

3、这两天我多次听到亲戚们对我两个儿的评价是:大了一岁,比以前懂事多了。亲戚们评价虽然是正面的,但是我觉得如果用上观察或者说直接描述观察会更好。比如大儿子会照顾弟弟,帮弟弟盛饭,收拾小儿子弄乱的东西;再比如小儿子不用我喂饭了,自己动手吃饭,同时不和表哥抢玩具等等,我觉得如果他们表达出观察出的结果再稍加评价,我想两个孩子更乐意接受。

7月13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5:区分观察和评论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