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Ⅱ读书与壮游

一提到壮游这个词,我首先就想到了李白和杜甫,想到了浪漫的盛唐时期,他们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气势夺人,瑰丽万千的诗作,都和他们青年时代的壮游天下密不可分。

杜甫二十岁时,开始漫游吴越。有过号称十年的壮游。李白更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再比如孟浩然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正是这些壮游经历,使他们拥有了异于常人的胸襟与气度并转化到诗篇中驰骋千年,化为精神食粮滋养着我们的灵魂。

可见少年时期饱读诗书,青年时期壮游山河,这差不多是那个时代的大诗人的共同的成长经历。光在家里读书,不出门长长见识是不行的。不唯诗人成长需要接受社会洗礼,其他各行各业都需如此,我们且举个最高级的职业来说明这个道理。

比如,自幼熟读儒家经书的朱允炆21岁接替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空怀理想主义,和他的一群书呆子大臣。与那些雄才大略,有实战经验,能力高强的叔父们抗衡,结果只做了五年皇帝,就被叔叔朱棣夺了天下。你若只会读书,即使做了皇帝也照样被拉下来啊。

每次看到这段历史,我总忍不住想起那句话,书生误国。为什么人们谈到书生的时候,总是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原因就是书生有的只是书本经验。就像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缺少实际的应变能力,下场往往都很惨。

很不幸的,我们这个时代代培养的都是这样的书生。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有的还要继续博士博士后。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讲究一个均衡,偏向任何一面都将导致错乱。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校里的优等生,到了社会中常常会茫然无措的原因。

其实在社会这个学校里,初涉者都是小学生,是要从头学起的。即使你顶着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头衔的光环,你也不可能立刻就成为公司的骨干,这个认可也是需要时日的,究竟多长时间,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这个可就不像学校教育,修学分,靠年头了。

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内因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也就是说,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首先是你怎么锻造你自己。前不久,看到一个新闻,浙大竺可桢学院的学霸胡一捷,在浙大堪称神一样的存在。除了学习好,他还很会玩,开飞机、玩潜水、自创潮牌服装,学习国画书法14年,爱好摄影……总之就是颜值高、有才华,还懂时尚……

我想这就是一个不读死书的鲜活例子。当然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我们可以至少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读书之余,也能投身社会,投身实践,越早投入,在社会这所大学毕业的越早。囿于条件,我们可能没有李白杜甫的时间与精力。但至少我们可以利用假期去旅游,去实习,去运动,总之就是走出去,不是宅在家里刷剧,刷剧,刷剧……打游戏,打游戏,打游戏……哪怕你只是出去在小区里,广场上拿着手机拍拍照,感受一下生活的气息。

读书很重要,壮游人生更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思Ⅱ读书与壮游)